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共用單車“身後事”誰來管?專家:由車企回收

2017年09月12日 15:32: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共用單車“身後事”誰來管?

  專家建議:由車企承擔回收責任

  目前,北京市面兒上的235萬輛共用單車,“年齡”在2歲以內。聽著“歲數”不大,但“缺胳膊少腿兒”的,“帶病”在崗的隨處可見,甚至還有些在犄角旮旯兒“疊羅漢”,基本已報廢。顯然,這些車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垃圾。更值得深思的是,隨著“車齡”增長,越來越多的車將面臨類似的結局。那它們的身後事兒,誰來管?

  共用單車摞“樹”,一個暑假沒人管

  木樨園百榮對面,有條小路,順行往東,路邊小黃車、摩拜單車等共用單車隨時可見,但如果細看會發現多是“殘疾車”,有些沒有腳蹬子,有些缺了一個車把,還有兩輛車因為沒有支架,只能躺倒在地。

  依著一根電線桿子,一群共用單車摞成“樹”。“前段時間修路,這棵‘樹’就更高了。”住在附近的唐先生説,“不是共用單車都有定位麼?這些廢車就跟垃圾一樣堆在這兒至少一個暑假了,沒人管。但總不能一直這麼戳著啊。”

  在青年路地鐵站附近,市民王女士鎖上車,抱怨:“出門連著換了3輛共用單車。第一輛騎上車發現,沒閘,是壓根兒連閘線都沒有!第二輛上車前特意捏了捏閘,結果騙腿兒上車,車轱轆不圓,平地騎車跟走土坑路似的。第三輛車,都好,就是一邊兒沒有腳蹬子,就剩下一根棍,我一咬牙堅持了一下。”

  “前兩輛車呢?”“我怕它繼續坑人,只能扔在路邊綠化帶了。”

  就這樣,一批共用單車雖然還沒到報廢年限,但已然變成城市垃圾。“這車一般我們不處理,免得惹麻煩。”南三環路邊,一位環衛工人説,“這附近有幾輛車都臟得沒法要了,估計早就不能騎了。”

  235萬輛車,3.5萬噸城市垃圾?

  北京已投放共用單車235萬輛,且暫未發佈強制報廢年限。如果參照上海市提出的3年使用年限,且以15公斤的最輕車型計算,北京未來至少要處理3.5萬噸“單車廢品”。

  面對這些“廢品”,各家車企給出不同回復。摩拜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已率先實現了對共用單車全生命週期的綠色閉環管理,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環保和報廢問題,每輛車都具有4年的免維護期,車輛配件均可回收。今年5月,摩拜與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簽約,成立聯合工作組,打造批量拆解和回收再利用産業。ofo給出的回復是,對線下車輛進行網格化管理,有專門的運維人員對廢舊車輛進行統一維修、回收。近期ofo與北京萬科、中國迴圈經濟協會、北京市城市再生資源服務中心共同達成“城市存量自行車迴圈共用計劃”的戰略合作,推動廢舊自行車迴圈再生利用,減少城市自行車整體的保有量,提升閒置資源的效率,節約城市公共空間。

  然而,病車“疊羅漢”,甚至躺倒在地的情況,卻依然存在。

  一位一線城管工作人員直言,城管會積極配合街道辦事處對共用單車停放秩序開展整治,對僵屍車、佔道車開展清理。但也遇到過城管已經幫著前期清理了堵路的報廢車,再聯繫單車企業回收,卻始終沒人來處理的情況。

  拋開回收態度問題,市面上的共用單車價值有多少?業內人士介紹,回收車輛需要人力、物力投入,但廢車價格低得令人吃驚。比如自行車的主體結構多是鋼材,可根據商務部發佈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2017(摘要)》可以算出,廢鋼鐵的價格比紙還低。“沒有油水,誰會主動惦記呢?”

  單車企業承擔起回收責任

  在共用單車大量投放之初,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吳國清就提出,報廢單車産生的“城市垃圾”將成為一項管理難題。據他了解,共用單車由於使用頻率高、用戶不愛惜等因素,使用年限僅為私家自行車的五分之一。

  目前,有些省市已經為共用單車設定了強制報廢期,有些則通過其他手段來維持運營車輛“健康”。北京市自行車電動車行業協會會長郭金芝認為,共用單車使用多久需要強制報廢,不能一概而論,“如果一輛車車況較好,強制報廢會産生新的浪費。企業應對共用單車的檢修建立一套安全標準,當不達標時就要採取維修或報廢等措施。這個標準一定程度可以靠市場調節。車難騎,使用率自然會下滑,企業也就需要及時改善”。

  郭金芝建議,共用單車的報廢,可以借鑒鉛酸蓄電池回收工作,建立“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即生産者有産品回收責任。同時,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引入第三方考評機構,達到監督企業進行車輛維護和報廢的目的。“制度先行,有了規則,企業也能有章可循。”

  根據媒體報道,各地都出現了大量僵屍單車沒人管的現象,甚至有的車企倒閉後九成單車都找不到去向。吳國清認為,可以建立押金制度,企業想投放車輛就要向有關部門交納保障運營及報廢等服務工作的保證金,不能讓社會為企業的不履責買單。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