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産婦自殺事件 漠視生命才是最大的痛點

2017年09月06日 15:45:04  來源:長江日報
字號:    

  近日,陜西綏德一産婦入院待産期間,因無法忍受産前疼痛,從醫院5樓跳下身亡。此前,院方診斷認為該産婦順産難産風險較大,多次建議實施剖宮産,産婦本人也多次要求剖宮産,但均被其家屬拒絕。不過,産婦丈夫對此説法進行了否認,稱家屬在生産過程中多次要求剖宮産,但都遭到了醫院方面的拒絕。(9月5日 中國青年網)

  無法承受分娩之痛,産婦請求剖腹未果的情況下選擇自殺,這起極端事件成為街頭熱議的焦點。在廓清事實真相之前,醫生、丈夫都急於佔據輿論上風,各執一詞抖包袱,而卻又都成為謾罵的對象。是啊,無論主要責任是誰,雙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相信真相很快會浮出水面,責任者也會受到應有的道德譴責和法律懲罰。

  然而,這起事件最值得人深思的是並不是醫院和家屬的對與錯,而是對生命的漠視和褻瀆,我們更應該看清悲劇背後折射的社會詬病。

  當今社會,人們抗挫折能力普遍較低,尤其是青年人經受不住一點挫折和壓力,每當受到委屈、遇到困難時,想到的首先是如何結束生命,而不是如何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分娩之痛確實常人難以忍受,但是採取這樣極端的方式結束的不只是自己的生命,還有一個幼小的生命,實在令人扼腕嘆息。

  這起悲劇為我們當下的教育工作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如今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自殺、失戀自殺、就連家庭作業完不成,孩子都相約集體自殺,當年抗戰英雄們如果這點痛苦都承受不住,怎麼承受敵人的嚴刑拷打,怎麼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由此可見,如何培養人們的抗挫折,抗打擊能力是教育部門首當其衝的工作。這項工作尤其是從娃娃抓起,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應該予以重視,不能小事了了,讓孩子樹立接受批評的勇氣,對孩子的心理問題應該隨時關注,多與孩子溝通,避免偏執陰影籠罩,有意識讓孩子經歷一些挫折鍛鍊,通過挫折教育讓孩子提升抗挫折能力。

  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讓我們都做個堅強的勇敢者,用積極地心態面對生活,面對我們寶貴的人生。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