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傳銷迎來2.0版:以一日遊和看房銷售代替洗腦

2017年08月30日 09:39:4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經濟參考報》記者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在“拉人頭”、嚴密控制人身自由、強制洗腦、施加暴力等傳統手段之外,傳銷開始借助網路實現資訊化,與非法集資、詐騙等錯綜交織,犯罪活動複合化,傳銷人員結構變得高學歷、年輕化,涉及金額巨大,發現和查處的難度增加,需要引起相關部門的警惕。

  網路傳銷迅速蔓延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應用日益廣泛,網路傳銷開始氾濫。“電子商務”、“網路直銷”、“投資理財”、“私募基金”、“網遊盈利”、“資本運作”、“股權投資”、“網上培訓”等網路傳銷模式多種多樣,這成為近年來傳銷新動向中最主要的特徵。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傳銷組織以網路傳銷代替實物傳銷,以“一日遊”、看房銷售代替集中洗腦,以現金交易代替銀行還賬,以合法公司身份掩蓋非法傳銷。  

  據廣西相關部門介紹,此前在桂林發現,有一個以網路為載體的涉傳組織,後臺伺服器在國外,根本無法取證;在南寧,一些傳銷組織為了發展下線,專門派一批年輕女子泡在網吧,以談戀愛等為藉口,找各種理由誘騙對方來見面,然後實施洗腦、監視和人身控制等,迫使其加入傳銷組織。

  記者採訪發現,近年來網路傳銷開始氾濫,並且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蔓延迅速,大要案高發。專家表示,傳銷資訊依託網際網路以及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在網路空間廣泛擴散,傳銷活動得以快速蔓延,短時間內裹挾鉅額資金、涉及眾多參與人員,波及全國,社會危害嚴重。2016年公安機關查處億元以上案件就有30余起,部分案件涉及全國多個省區市。

  二是名目繁多,迷惑性強。民間反傳人士(“中國民間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介紹,不法分子打著“虛擬貨幣”、“金融互助”、“微商”、“愛心慈善”等幌子從事網路傳銷犯罪,大多以“金融創新”為噱頭,歪曲利用“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産”、“電子商務”、“微信行銷”等概念混淆視聽,引人上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