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大撤退?新教材主編回應

2017年08月28日 15:23:12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28日電(記者 闞楓)針對輿論中“魯迅文章在語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言論,新編語文教材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28日回應稱“沒那回事”。他表示,新教材中,魯迅作品依然保留了一定比重,不存在“大撤退”的情況。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統一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今年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

  據介紹,新編語文教材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兩條線索相結合的方式編排教材內容,“語文素養”重在聽、説、讀、寫基本知識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選文的思想性,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文化人。

  此外,新編語文教材增加了古詩文的數量,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語文古詩文選篇132篇。

  “這其中包括了文言文和古代詩詞,還有部分古典名著的閱讀,如果從課文的數量來看,小學的增幅比較大,達到30%,初中的數量跟以往基本相當。”

  溫儒敏稱,增加古詩文主要是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也是教學的需要,“小學階段孩子們的記憶力最好,一些文言文可能他們不太理解,但是,讓他們多讀多背多説,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此外,對於近年來輿論中有關“魯迅文章在語文教材中大撤退”的言論,溫儒敏回應稱“沒那回事”。

  他透露,新語文教材中,小學選入兩篇魯迅作品,包括《少年閏土》等,初中選入六篇魯迅作品,包括《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這一數量與過去教材相當。

  溫儒敏説,十多年來,教材結構在變動,例如高中,1.75學年是必修,1.25學年為選修,必修課總體減少了,魯迅作品也相應減少一些,有的是放到了選修課中。新教材中,魯迅作品依然保留了一定比重。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