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浙江舟山:全國首創的個人海釣證,兩月辦三千張

2017年08月21日 13:56:59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兩個月前,全國首張個人海釣證在舟山“誕生”。這也是舟山在擁有地方立法權後,頒布的首部地方法規中,明確規定的內容。兩個月後,當地頒發的個人海釣證,已達3000多張。

  事實上,這項被稱為“海上高爾夫”的運動,近年來越來越受追捧。舟山、寧波、溫州等地,均有帶著“國家級”稱謂的海釣基地或海釣服務平臺。

  據相關測算,目前全省海釣直接産生的經濟效益或已達10億元以上,其帶動的綜合經濟效益,比例更是高達10倍以上。

  隨著近兩年海釣人數的快速增加,海釣所帶來的旅遊産業,也給當地帶來了新機遇。在相關專家看來,如何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或是未來海釣及其相關産業發展的基石。

  十餘年的海釣手 

  就是喜歡這種刺激的感覺 

  上週末的一個中午,錢江晚報記者在余舟峰家附近見到了這個40歲出頭的男人。他家住舟山定海,離海邊不過20多公里。10多年前,余舟峰在舟山當地還開著一家小廠,收入豐厚,經幾個朋友介紹,玩起了海釣。“這個燒錢,很少有人玩得起。”余舟峰記得,當時,他好不容易找朋友在國外代購了一套裝備,花了兩萬多塊錢。

  余舟峰越玩越大,他説,那是因為海釣容易上癮。“最刺激的是魚上鉤的那刻,有時候要花很長時間,和上鉤的魚做最後的搏鬥,直至我提竿上岸或繩斷重來。”余舟峰説,有一次,他釣到一條大魚,身邊五六個小夥伴輪流幫著收竿,“撈上來後,大家都癱坐在礁石上。它重30多斤,是條海鱸魚。”

  兩年前,余舟峰花了30多萬元,買了艘釣魚艇。他説,那時候,整個舟山本島總共只有二三十艘釣魚艇。有了自己的釣魚艇,余舟峰和釣友們可以去更遠的地方了。

  不過,隨著海釣的普及,余舟峰也看到了他所不願看到的現象。“比如,有人拿著像槍一樣的高頻設備,往海裏一打,一大片海域裏的小魚大魚甚至海面下礁石上的貝類蝦蟹,全都死了。”余舟峰説,“那些人撈走自己想要的,剩下浮在海面上的小魚小蝦,看了不是滋味。”余舟峰説,他也投訴過,但取證很難,絕大多數只能不了了之。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