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10歲熊孩子猜出媽媽銀行卡密碼 花近2萬元玩手遊

2017年08月18日 15:08:35  來源:瀋陽晚報
字號:    

  平板電腦關聯媽媽銀行卡 後果很嚴重

  10歲熊孩子猜出密碼 劃走1.98萬元玩遊戲

  教育界人士呼籲建立遊戲分級制度,兒童類不收費

  “暑假已過了大半,我朋友家的熊孩子闖下大禍,玩手機遊戲充值花了19800元,全是從他母親銀行卡劃走的……”8月17日,微信朋友圈轉發著這樣一條暑期新聞,提醒廣大家長千萬看住手機和孩子。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採訪了這件事。

  銀行卡不離身卻被盜刷

  幾天前,家長高女士收到銀行短信提醒,發現銀行卡餘額少了不少錢,於是趕緊跑到銀行查詢。看完帳單記錄,她嚇了一大跳。“帳單裏面有數十筆不同數額的消費,但我從來沒有用過這些錢。”她説,從上個月到現在,她莫名消費了19800元,這些錢全部被轉給了尾號為“977”的卡。

  銀行卡一直在身上揣著,怎麼會被盜刷?高女士百思不得其解,立即撥打110報警。很快,警方調查結果出來了:這些錢全部被轉到一家遊戲公司的賬號上了。

  錢被10歲兒子用來玩遊戲

  高女士回家問了10歲的兒子,兒子支吾著答不上來。原來,念小學3年級的孩子放暑假後,家裏的平板電腦成為他愛不釋手的玩具。他下載了各種手機遊戲APP,還“增添”了不少手機遊戲道具。

  可是,年幼的孩子並不知道這些是需要花錢購買的。問題來了:孩子用平板電腦玩遊戲,怎麼會劃走母親銀行卡上的錢呢?經了解,原來這臺平板電腦是孩子的姐姐註冊的,當初她關聯了母親的手機號並綁定了銀行卡,後來忘了刪除。沒料到,年幼的弟弟猜出了母親的第三方平臺支付密碼,於是用平板電腦頻頻操作。

  父母有權申請撤銷交易

  對此,遼寧鼎泰律師事務所的楊功涵律師表示,10歲的孩子屬於限制行為能力人,父母有權向收費的公司拿回這筆錢。若公司拒絕,高女士可向法院申請撤銷交易。

  對於現實生活中屢屢出現類似情況的案例,一位小學班主任認為,國內可以向國外借鑒,建立遊戲分級制度——遊戲的代理商可以將遊戲分為“兒童類”“成人陪伴類”以及“成人類”三種,並按照這種劃分細分遊戲內容。其中“兒童類”遊戲突出公益性和啟蒙性,不收費,並且遊戲的發行商應該做好玩家資訊的審查工作。

  此外,家長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要引導孩子健康娛樂,避免孩子接觸網路遊戲,支付寶、微信錢包、銀行卡等的密碼一定要保護好。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唐葵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