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上海市民趙克蘭孝親敬老30年如一日

2017年08月14日 13:23:01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我們都會老,得給小輩們做個好榜樣”

——上海市民趙克蘭孝親敬老30年如一日

作者:曹繼軍 顏維琦 袁毓菁 《光明日報》( 2017年08月14日 04版)

  上海居民趙克蘭、周時運夫婦有8位“父母”:雙方父母、趙克蘭亡夫的父母和一對鄰居老夫妻。為8位老人洗衣掃屋、買菜做飯、侍病喂藥,夫妻倆任勞任怨,一做就是30多年。

  如今,8位老人中的7位相繼離世,趙克蘭夫婦又當起“老夥伴志願者”,“認領”了5位獨居老人,繼續著他們的孝親敬老行動。

因孝結緣 敬老同心

  趙克蘭和周時運可以説是因孝結緣。33年前,趙克蘭的丈夫因工傷猝然離世,留下4歲的女兒和年邁的雙親。一年後,有人為趙克蘭和周時運牽起紅線。趙克蘭説:“我舍不下公婆,我要帶著他們一起嫁。”周時運馬上答應了。原來,周時運不僅侍奉著父母,還一直照顧著鄰居孫老夫婦。這對同樣具有孝心的年輕人組成了一個新的家,共同承擔起照顧8個老人的重擔。

  1999年,趙克蘭父親腦梗癱瘓,她將父母接到身邊照顧,直到2002年父母去世;2003年,前夫的母親得了胃癌,趙克蘭陪著老人求醫問藥5年,用去了大半積蓄;2004年,老孫的妻子萬老太摔傷了股骨,無法動彈,整整三個月,趙克蘭冒著酷暑,隔天就去給老太洗澡、洗衣;2005年,周時運84歲的老母親摔斷了胯骨,趙克蘭將老人接到新家,將朝南的大房間騰出來給婆婆,服侍婆婆的吃喝拉撒。30年過去了,趙克蘭一家先後從楊浦搬到虹口,再落戶寶山,而鄰居孫氏夫婦也隨著他們先後三遷,親如一家。30年的陪伴與照料,老人記在心裏。幾年前,83歲的孫氏夫婦拿著房産證找到了辦事人員,想將自己居住的房子贈送給趙克蘭,趙克蘭夫婦婉言謝絕了。如今,8位老人中的7位已經相繼離世,但趙克蘭夫婦的“孝”行還在繼續,他們與社區裏的5位陌生老人“結對”,冬送棉被,夏送風扇、涼蓆,根據老人的口味燒菜送飯,家裏的用品幫忙修修補補,一應開銷都是趙克蘭夫婦自掏腰包。有些老人要求貼補買東西的錢,都被趙克蘭拒絕了:“小零小碎沒想過要錢,我們自己少吃點就好了。”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