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網紅減肥藥被曝為假藥 標注德國産實出自農家院

2017年07月21日 08:23:1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在減肥圈,“舒立輕”是一款知名度極高的減肥藥,全英文的説明書,産地標注為德國,一些減肥達人昵稱其為“小舒”。誰能想到,這樣一款“高大上”的減肥藥,竟出自偏遠村落臟亂的農家小屋裏。

  近日,在江蘇省公安廳食藥環總隊的全程指導下,蘇州市公安局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的特大假減肥藥案。從購置機器、原料再到全國銷售,這款假藥是如何繞開層層監管暢銷全國的?

  “進口”熱銷藥

  實為農家小院生産

  在百度上輸入“舒立輕”三字,立刻會跳出8萬多條搜索結果。其中既有銷售“官網”,也有消費者交流的“貼吧”,有的“貼吧”跟帖達11萬之多。

  “在微信圈它的知名度更高,至於這個品牌到底從何而來,至今沒人能説清楚。”主辦此案的蘇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太平派出所民警趙辰曦説,“號稱是德國很流行的藥,但是,我們託人在德國藥店並沒找到這款藥。而在國內是肯定不允許銷售的,因為藥品進口名錄裏沒有這款藥。”

  市場上的藥從何而來?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打假特戰隊線上監控,注意到這款減肥産品,檢測發現含有非法添加物西布曲明。於是,將線索推送至公安部,最終此案交由蘇州公安承辦。

  “藥品包裝之精美與生産環境臟亂,形成巨大反差。”趙辰曦説。警方的視頻顯示,藥品生産的地點,是在徐州市豐縣一個偏遠村莊的農家院落。房屋由黃磚砌成,內部雜亂無章,生活用品與制藥的主、輔料堆放在一起,地上到處是散落的藥粉,還有部分藥粉盛放在兩個敞口的小盆中。

  犯罪嫌疑人、“生産者”劉某稱,其坐鎮石家莊遙控指揮徐州的錢某生産。

  蘇州市藥品檢驗檢測研究中心對犯罪嫌疑人生産的“舒立輕”進行檢測,發現藥品中有鹽酸西布曲明成分,每公斤含量為2685.7毫克,按相關法律規定確認為假藥。鹽酸西布曲明是中樞神經食欲抑製劑,具有抑制食欲作用,副作用大,可能導致高血壓、心率加快、厭食、肝功能異常。2010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宣佈國內停止生産、銷售和使用西布曲明製劑和原料藥。

  更危險的是,為追求效果和口碑,犯罪嫌疑人不斷隨意增加西布曲明含量。劉某向警方供述,一開始,每粒膠囊含25毫克“西布曲明”,後逐步加到40毫克,最後是50毫克。每次調整成分配比,劉某會讓錢某試吃,確認吃後口乾口渴、無食欲,才快遞給下家。除了“舒立輕”,他們還生産“健之達”“百秀纖”兩款品牌的減肥藥。

  銷售網路錯綜複雜

  利潤堪比販毒

  在這起案件中,蘇州市公安局最終查獲生産、銷售假減肥藥的犯罪嫌疑人共11人。

  來自河南、在蘇州打工的王某稱,她最初是幫人從網上代購減肥藥,後來發現市場需求大,從2016年4月份開始自己銷售各種減肥藥。她在淘寶設立了網店,但主要還是通過微信私下交易。她還將弟弟、姐姐兩家人帶入共同“致富”。

  王某銷售的減肥藥品牌很多,有不同的來源,劉某只是其上家之一。而劉某的藥品銷售至全國20多個省份,王某也只是其下家之一。

  “整個銷售網路錯綜複雜,且都使用匿名、假名,查清難度極大。”趙辰曦説,“在王某家中,我們查獲的發出的快遞單就有上萬份,但這也只是整個案件的冰山一角。”

  目前,警方的證據顯示,劉某制售假減肥藥不到7個月,銷售額高達73萬餘元,平均每月10萬餘元。王某本人9個月銷售額高達120萬元,而其整個家族銷售額約200萬元。

  “犯罪嫌疑人沒給我們留下賬目,這是6位辦案人員花費一個多月,通過微信、支付寶聊天和交易記錄整理核實的交易額。”蘇州市相城公安分局太平派出所所長李華章説,“實際銷售額可能遠高於警方所能核實的額度。”

  “假減肥藥的利潤堪比販毒。”蘇州市公安局環境與食品藥品警察支隊副支隊長田偉説,以“舒立輕”為例,犯罪嫌疑人王某從劉某處購買,最初是68元/瓶,她一般加價一倍,以130元/瓶的價格售出。後來,劉某將價格降至25元/瓶,王某也適當降價,但最低也要75元,是進價的3倍。

  生産假減肥藥的嫌疑人劉某原來也是做轉手生意的,嫌利潤不夠高,轉而自己生産。假減肥藥利潤有多高?警方告訴記者,劉某購買膠囊殼每萬粒僅100多元,生産一瓶“舒立輕”給錢某工錢僅1元/瓶,而其售價少則二三十元,多則五六十元。嫌疑人劉某和錢某生産了多少假減肥藥已難以統計。警方從劉某付給錢某的工錢推算,總共十多萬瓶。

  網路支付+快遞規避監管

  如此造假太倡狂

  此案主要嫌疑人劉某27歲,大學畢業,之前從未接觸制藥。錢某是一名47歲的農民,初中文化。他們是如何大量制假、販假的?

  據了解,劉某先是百度尋找到賣膠囊殼的網友“小精靈”,然後加微信聯繫,不需要提供任何資質,不需要做任何説明,即可購買。接著又百度找到網友“海誠”,將要仿製的藥品外包裝平面設計圖和産品説明書發給對方,同樣不需要資質證明和説明,就可讓其生産。

  防偽標識也能從網上輕鬆搞定。劉某找到“龍興奧美”,要求其生産三款藥品的防偽標識。對方沒過問資質和用途,收到模板就答應為其生産,而且還將其中兩個防偽標識上的網址主動改為自己設計的虛假網站,好讓客戶在假網站上查證産品資訊。

  為了讓膠囊看上去更加飽滿,劉某又找到“廣州紐隆化工”等網友,買了一些醫用輔料。同樣,雙方之間也非常“默契”,不多問,只通過電話、微信、QQ聯繫,不見面、不簽合同。購買膠囊灌裝機器,對方還來安裝、維修,也同樣“默契”,並不多問。

  唯一遇到的詢問,來自一個叫“追求”的網友。劉某向其購買鹽酸西布曲明,對方問了一句做什麼,劉某毫不避諱,直言做減肥藥。對方不但沒説什麼,相反還告知添加劑量。不過,因為效果不夠好,劉某後來又找其他網友購買鹽酸西布曲明。

  縱觀整個案件,從購買原料到出售,基本上都是網上來網上去,且一對一私下交易,把傳統的工商、食藥監等監管環節全都繞開。

  蘇州市公安局環境與食品藥品警察支隊支隊長顧德勝説:“過去的監管模式在網路時代不管用了,迫切需要改進。”蘇州警方表示,當前一些社交媒體既有聊天功能,又有支付功能,極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迫切需要政府加快構建網上數據管控體系。同時,需要網路企業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好管控,並努力提高對産品和交易的監管門檻。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