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北京共用單車電子圍欄下月啟用 不入欄將報警提示

2017年07月04日 14:27:0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本市首個公共電子圍欄項目昨天在朝陽三里屯地區啟動試點。公共電子圍欄相容不同企業共用單車停放,通過藍芽或電子標簽技術進行監測,圍欄一米外停車也算未入欄。下個月,朝陽20處公共電子圍欄將陸續啟用。

  監控50米範圍內單車停放

  昨日上午,記者在朝陽區新中東街看到,南側便道地面上出現一處白線施劃的矩形停車區,區域內停放著摩拜、ofo小黃車等不同企業的共用單車。兩名技術人員正操作著電腦和手機終端,對監測系統進行調試。從終端監測頁面可以看到,區域“當前停車量”為3,技術人員把一輛單車挪出圍欄,“當前停車量”立即顯示為2。

  “即使是停在圍欄一米外的位置上,也會顯示未入欄。”公共電子圍欄項目的負責人張建波告訴記者,與利用衛星定位技術的電子圍欄不同,公共電子圍欄通過藍芽實現數據交互,信號及數據覆蓋精度可達亞米級別,同時可以相容不同品牌共用單車的規範停放。

  記者注意到,公共電子圍欄區域內,分佈著四個巴掌大的銀灰色模組,這是接收車輛進出資訊的感測器。張建波介紹,只要共用單車安裝了藍芽裝置,半徑50米範圍內的共用單車停放狀態都可以監測到。如果單車不具備藍芽功能,可通過加裝藍芽模組的“電子牌照”進行技術對接。記者在現場看到,幾輛共用單車的車架上,已經安裝了火柴盒大小的黑色“電子牌照”。

  數據共用實現總量控制

  過去,由於各個共用單車公司不掌握某一區域單車總體投放情況,造成大量共用單車“攻佔”地鐵口、公交車站的現象頻發,第三方監測平臺的出現,或可幫助管理部門和運營企業實現科學調度。

  據介紹,除了記錄共用單車出入欄情況,公共電子圍欄還將對圍欄附近區域停放的單車數量進行採集,並將所有平臺數據向管理部門和共用單車企業開放提供。

  此前,朝陽區出臺“共用單車停放秩序整治方案”,委託專業技術公司易始通達在新源南路、東直門外大街、工體北路、新東路、三里屯路、東三環北路輔路(西側)等主要路段開展共用單車停放區設置和停放秩序監管工作。首批規劃的20處公共電子圍欄將在8月初全部上線啟用。

  APP引導用戶停車入欄

  “我把車停在了電子圍欄裏,為什麼手機APP沒有任何提示?”昨天,市民楊女士停好車後有些納悶。技術人員解釋道,在試點階段,公共電子圍欄主要功能是監測停放數據,待全部上線測試完成後,市民停車時就會收到資訊推送。

  據了解,共用單車企業將與朝陽區簽訂承諾書,其中包括在手機APP中標注可停點位和禁停區域,利用聲音報警、鎖車結算、資訊提醒功能等引導騎車人將車輛還至可停放區域,並完善個人信用評價制度,制定實施安全騎行規範、停放守則、文明用車的獎懲辦法。

  除了人流、車流聚焦的熱點區域,本市一些禁停區域也時常可以看見共用單車的身影,比如商業步行街、使館區等。記者從公共電子圍欄項目方了解到,禁停區內如何應用電子圍欄技術也正在研究當中,一種方案是禁停區內無法鎖車,另一種方案是監測到停車後立即反饋給運營企業,及時把車運走。記者 孫宏陽

  (原標題:共用單車電子圍欄下月啟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