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女子泳池溺水"嚇蒙"救生員:快去前臺喊人來急救

2017年06月22日 15:05:36  來源:紅網
字號:    

  紅網長沙6月22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吳雯芳 實習生 孫蕾 卓姍姍 通訊員 秦璐 朱文青 魏紅宇)6月21日上午,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重症監護室,經過一天半的救治,劉女士已撤掉呼吸機,但看上去還有些虛弱。回想起前兩天劉女士溺水的場景,其好友魏女士仍有些“後怕”,“當時救生員讓我喊別人來急救,可他自己為什麼不幫忙施救呢?”

  6月19日晚上7點半,劉女士和朋友魏女士吃完晚飯後,來到某小區的泳池。做完熱身運動後,兩人下了泳池。劉女士介紹,自己學過游泳,在淺水區能遊25米左右,但魏女士不會遊,只是在淺水區看著她遊。

  “我在淺水區遊了幾分鐘,就往深水區遊。遊到一半體力不支,踩不到底,心裏一慌,嗆了幾口水,後面的事就不知道了。”劉女士稱,一醒來才發現自己戴著呼吸機躺在醫院。

  21日下午,魏女士回憶,自己當時在淺水區玩,看著朋友往深水區遊,試著往深水區方向走了幾步,“還沒到深水區,就發現水差不多沒了頂”。魏女士稱,自己大概1米65,見水有點深,感覺“駕馭不住”就往回走了。“當我走回岸邊,一回頭就發現朋友沉到水底了。”魏女士説,她趕緊向附近的救生員呼救。

  “泳池只有一個救生員,當時在玩手機,等了分把鐘才過來。”魏女士介紹,救生員將劉女士救起後,劉女士已嘴唇發紫、眼睛泛白了。但救生員並沒有立即實施急救,“他讓我去前臺喊人來急救,又耽誤了一小會”。魏女士説,自己從前臺喊來泳池負責人陳先生,再讓旁邊的人幫著打120。陳先生實施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後,劉女士甦醒了,吐出部分嘔吐物。之後,120趕來,將劉女士送到長沙市中心醫院。

  該院急診重症監護室的李朝暉醫生介紹,劉女士被診斷為“溺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檢查後發現氣道黏膜有充血、腫脹等損傷表現,經搶救,劉女士已脫離生命危險,但肺部感染還需治療和觀察一段時間。“現在想來還是很後怕。”魏女士仍有些驚魂未定,“難道救生員不會急救措施嗎?”

  對此,陳先生回應道,“救生員沒經歷過這種情況,嚇蒙了。”他介紹,泳池有4名救生員,當時其他3名救生員吃飯去了。“這位救生員上崗沒多久,他有救生員證,也經過了急救培訓。”陳先生介紹,“不過,他培訓時面對的是假人,不是真人,所以經驗不足。”而對於“救生員當時在玩手機,等了分把鐘才過來”的説法,陳先生表示,自己當時在前臺,救人前的情況並不清楚。

  提醒

  施救時先倒出溺水者胃內積水

  李朝暉介紹,溺水會損害大腦功能、腎臟功能,容易繼發肺部感染。因此,將溺水者救上岸後,搶救者可左膝跪地,右膝彎曲,將溺水者腹部橫放在自己右膝上。同時,讓溺水者頭部下垂,按壓溺水者背部,讓其充分吐出口腔內、呼吸道內以及胃內的水。若溺水者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現場心肺復蘇,直至恢復呼吸心跳為止。值得注意的是,水中運動消耗大,如果是初學者,不建議到深水區遊;若是單純戲水娛樂,建議2小時內上岸;若是強身健體,每天不應超過1小時。

  此外,相關部門提醒,夏日游泳首先要選擇有衛生許可證、衛生資訊和水質自檢結果公示齊全的游泳場館,專業的救生員必不可少。市民在游泳前應關注游泳教練是否具備資質。瀟湘晨報記者 吳雯芳

  原標題:女子泳池溺水“嚇蒙”救生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