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職業規劃教育缺位 催生“天價”高考志願填報

2017年06月21日 13:40:12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高考剛剛過去,考生和家長又為填報志願忙碌起來。如何在短時間內篩選如願的高校和專業?一些報考輔助機構和填報志願APP成了家長的“救命稻草”。北京地區的服務機構一對一輔導便宜的1萬多元,貴的高達4萬元,但“天價”也擋不住家長的熱情。與此同時,大量高考志願填報軟體、APP也上線,魚龍混雜、價格不等。

  填報志願本身是個技術活,並不能隨心所欲地瞎填。當家長、考生對高校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各個專業就業狀況和前景了解不多,以及考生不知道未來職業選擇的時候,花錢請專業機構給考生訂制一份高考志願填報,應當説比考生本人盲目填報志願更靠譜、更科學,這不是亂花錢。

  但是,高考填報志願,應該是考生個人的選擇,要結合考生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高考成績來填報,不能盲目迷信大數據、熱門專業。因為大數據、APP並不能完全了解考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和職業潛質。更關鍵的是,提供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的企業、個人,並不全是職業規劃領域的專業人士,有的只是蹭熱點的“草臺班子”,是在炒作大數據、職業規劃等概念,純粹是在騙錢。

  歸根結底,是我國職業規劃教育的缺位,才讓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職業規劃服務擁有了巨大的市場,並形成了賣方市場格局。目前我國中學和大學都缺少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和培訓,很多高校開設了大學生創業課程,卻沒有開設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很多大中學生壓根兒就不知道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和職業興趣,甚至有的大學生到了畢業時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從事什麼工作。很多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上,要麼完全聽父母、老師的話,放棄自己的選擇權、決定權,直接交由父母、老師代勞填報志願,要麼就是迷信這種“天價”高考志願填報服務,他們怎麼説,自己就怎麼填。

  破解“天價”高考志願填報現象,最關鍵的是要補上職業規劃教育這一課,大中學校都要對學生的高考志願填報、職業規劃進行培訓、指導,讓他們能夠根據自身的優勢、特點,準確填報志願和選擇職業。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