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雲南發現春秋時村落遺址 填補古滇國文化考古空白

2017年06月17日 13:07:0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過去在滇池盆地只發現古滇文化的墓葬,現在終於找到了古滇文化村落遺址,這是古滇國文化考古的重大發現。”雲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龍近日對記者説。

  在清風吹拂、碧波盪漾的滇池南岸,環湖南路東側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崗,這就是屬戰國至漢代滇王及其家族臣仆墓地的石寨山。1955年,從第六號墓中出土了金質篆書的“滇王之印”,轟動國內外考古界,印證了《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的漢武帝“賜滇王王印”的史實。而石寨山以南1公里處,便是晉寧縣上蒜鎮金砂村上西河遺址乙區(西王廟),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晉寧考古隊自去年11月至今一直在這裡進行考古工作,發現了滇池盆地第一個古滇文化的村落遺址,現初步確定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民居村落。過去只有石寨山、李家山等地的墓葬出土文物證明燦爛的古滇國文化,現在上西河村落遺址的發現填補了過去古滇國文化考古研究中滇池盆地只見墓葬遺址沒有村落遺址的空白。

  神奇的地下村莊

  一片片挖掘出來的白色螺螄殼堆成白茫茫的小山包,1000平方米發掘現場形成兩排方格狀整齊的深坑,考古研究人員和工人們正頂著炎炎的烈日,在一個個深坑裏埋頭取土、採樣、測量、繪圖、拍照……這是記者在上西河遺址發掘現場看到的情景。

  在三四米高的深坑土壁上,從上到下明顯有不同顏色的土壤分層,土壁下部都是密密麻麻的白色螺螄殼,每一層土壤部位都粘貼著一個阿拉伯數字標識。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師陸永富告訴記者,這些土壤分層是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粘貼的阿拉伯數字標識了所處的歷史時期,從出土文物可以判斷該土壤層的大致年代,例如標識6的土壤層是漢代形成的,標識7、8以上數字的土壤層就是古滇國時期形成的,目前挖掘最深處已到人類最早開發過的13層。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