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中美日韓高中生比較變化:中國高中生進步了嗎?

2017年05月27日 15:14:56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數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聯合日本國立青少年教育振興機構、韓國青少年活動振興院並委託美國Buzz Hunter公司,共同實施了“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學習意識與狀況調查”。該調查共實施了兩次,調查時間分別是2009年和2016年9月至10月,調查對象為中國、美國、日本和韓國的普通高中學生,2009年調查的樣本量分別為1868、1020、1314、3379,2016年調查的樣本量分別為2499、1540、2015、1800。

  總體來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佈以來,我國高中教育取得了明顯的進展,高中生在學習的諸多方面優於美、日、韓三國高中生,同時仍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被採用

  通過縱向比較我們發現,中國教師教學方式的變化最突出地體現在越來越多地採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經常採用“小組研究性學習”的比例由2009年的35.3%增長至2016年的57.5%,增加了22.2個百分點,經常採用“個人研究性學習”的比例由27.6%增長至45.2%,增加了17.6個百分點(見表1)。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這一教育理念在高中教師中得到了較好的普及和落實。

  比較還發現,教師採取體驗式教學略有增長,經常組織校外參觀、體驗的比例由27.1%增至29.4%,上升了2.3個百分點。體驗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親身參與,強調主動性和情感的體驗,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這種教學在我國基礎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而另一方面,中國教師採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的比例略有減少,經常“照本宣科”的減少了3.8個百分點,經常採用“題海戰術”的減少了4.3個百分點,經常提問的減少了5.3個百分點。雖然新的教學方式快速興起,但傳統教學方式的使用未見明顯減少。

  網路應用大幅增加,學習習慣越來越好

  縱向比較發現,中國高中生學習的資訊化水準大幅增長。經常使用電腦或手機軟體學習的比例增長了27.1個百分點,經常上網看新聞的增長了24.9個百分點,經常上網收集查詢有關學習的資訊或資料的增長了24.5個百分點,經常上網觀看教學視頻的增長了18.9個百分點。但經常使用word等文字處理軟體寫文章反而下降了2個百分點(見表2)。

  縱向比較發現,中國高中生“時常帶著疑問或好奇心,努力去弄明白”的比例由43.6%增加至53.2%。可見,越來越多的中國高中生表現出對求知過程本身具有直接的興趣。這種興趣伴隨積極的情緒體驗就成為求知欲,會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

  與此同時,中國高中生的課堂習慣越來越好,調查顯示,“上課認真記筆記”增加了2.9個百分點,“上課積極發言”增加了10.8個百分點,“上課發愣走神”減少了7.1個百分點;但“上課時睡覺”增加了8.4個百分點,除了美國略有下降之外,日本和韓國高中生上課睡覺的比例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日本增加17.6個百分點,韓國增加31.2個百分點。上課睡覺與睡眠不足有重要關係,亞洲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和各類電子産品的普及都是導致高中生睡眠不足的因素。

  中國高中生的學習習慣也越來越好。“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增加了2.1個百分點,“認真預習、復習”增長了9.2個百分點,“儘量自己思考”增加了7.0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高中生採取各種學習方法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增長最多的是“多看參考書”,增加了10.4個百分點,其次是“完全按老師教的學”“將所學的東西自己歸納整理”“將老師教的東西舉一反三地練習”,增加比例均不低於7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高中生更加注重學習方法。

  中國高中生在學業求助方面最大的變化是對網路的應用。由表3可知,當學習中遇到困難和疑問時,“上網查詢”的比例大幅提升39.5個百分點,求助補習班的老師或家教的增加了8.9個百分點,求助家長的增加了1.7個百分點;“自己看書學”“問同學或夥伴”“放著不管”的,分別降低了15.5、7.6、3.5個百分點。可見,中國高中生不僅學業求助的渠道越來越多元化,也越來越善於使用學業求助策略來提高學習效率。

  滿意度提升,壓力減小,發泄行為上升

  通過調查縱向比較發現,中國高中生對學習成績的滿意度有了較大提升,對學習成績滿意的比例提升了13.3個百分點,而美國、日本高中生對學習成績的滿意度均呈現下降趨勢,分別下降4.3和7.2個百分點(見表4)。這或許説明,隨著中國近幾年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生對學習的把握、對成績的認識有了變化,因此滿意度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中國高中生認為學校生活快樂的比例有所下降,減少1.8個百分點,美國高中生也下降6.1個百分點,而日本、韓國高中生認為學校生活快樂的比例則呈現上升趨勢,分別上升了3.5個百分點、2.1個百分點(見表5)。

  調查顯示,一方面中國高中生的學習壓力感下降,但因學習壓力導致的逃避心理、發泄行為有所上升。

  縱向比較發現,亞洲三國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中國高中生下降了5.3個百分點,日本高中生下降了0.4個百分點,韓國高中生下降了9.6個百分點;與之相反,美國高中生的學習壓力呈現上升趨勢,上升了8.8個百分點(見表6)。近些年來,中國政府、教育部門等聯合致力於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學生們出路多了,學習壓力也會相應減小。

  在影響中國高中生學習壓力的因素中,老師的要求、同學之間的競爭、自己的期望、學習內容難等幾個方面都有所提升。其中,比例上升最大的是學習內容太難,上升了11.8個百分點;同學的競爭上升了6.1個百分點,自己的期望和老師的要求均上升比例較小。這或許説明,隨著近幾年中國教育的改革,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方法的挑戰越來越大,尤其是近一兩年開始的核心素養教育,更給高中生的學習帶來挑戰。數據還顯示,父母的期望對學生壓力的影響降低,下降6.8個百分點。這説明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降低了對孩子的成績關注,轉而更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交友情況、情緒變化等問題。

  縱向比較發現,中國高中生因學習壓力而睡不著、情緒低落、煩躁、自卑、想退學等方面的負面感受均有所降低。

  但是,中國高中生不想去學校、想蹺課、想摔砸東西、想罵人喊叫、對生活絕望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其中不想去學校上升了5個百分點,想蹺課上升了10.3個百分點,想摔砸東西上升11.9個百分點,想罵人喊叫上升9.4個百分點,對生活絕望上升3.1個百分點。這説明中國高中生逃避心理、發泄行為有所上升。

  (趙霞、孫宏艷和張旭東分別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副編審)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