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精神病院護士日常:被病人打不生氣 還得哄著他

2017年05月12日 10:23:53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上午9點,醫護人員交接班和早會之後,醫護人員整理患者被褥和床單,並檢查是否藏有危險違規物品。“一切可能對他自己或別人造成傷害的物品,都不能留在身邊,甚至是戒指和眼鏡,都不能隨身攜帶。”張俊峰説,很多患者存在傷人、自殺傾向。他們3天一次大檢查,每天都會小檢查,不放過一個有安全隱患的物品。

  在病區活動室旁,有一個儲藏室放著病人家屬或醫院給病人買的食物和日常用品。為保障病人安全,平時的刮鬍子、剪指甲等,凡需比較鋒利的物品,均由醫護人員來操作。因此,每三天刮一次鬍子,檢查修剪一次指甲,也成為護士們的“家常便飯”。

  “就連洗澡或是洗頭,有的患者不會,也得我們親自幫他們洗。”因此,在這裡,不善家務的男護士,也經常充當患者的男保姆,除了做飯,其他都要會。

  11點半,照例到了午飯時間。在值班女護士鮑海玲的指引下,6名病情較輕的患者,來到配餐間窗口負責盛飯,她把盛好的飯菜放在活動室桌子上,剩餘患者在第二道鐵門處排隊等候,待大家飯菜全部上桌後,鐵門打開才能進入吃飯。

  鮑海玲介紹,精神病人一般生活懶散、自我衛生差,而護士不僅要護理病情,還要照顧病人的飲食起居。除了刮鬍子、剪指甲等瑣事,就連病人的衣褲破損、紐扣鬆動等,也多由護士縫補。“吃飯、刷牙、洗臉這些他們都會,但不會主動做,所以你得一遍一遍提醒和督促。”她説。

  病人很“頑皮”,時刻謹防他們“耍小聰明”

  當天中午,28歲男護士李明軍在一名患者吃完藥後,一再檢查藥是否下了肚。他説,有些病人聰明得很,可不敢大意。李明軍説,精神病多因大腦受刺激,或是經常失眠、熬夜導致大腦損傷所致。在這個病區中,不少病人很“頑皮”。

  36歲的楊明(化名)曾是省內某高校的一名老師,2013年出現失眠、幻聽、恐懼等症狀,甚至産生了自殺傾向。今年4月,他來到該病區接受治療。李明軍稱,楊明表面上很老實,但經常“耍小聰明”。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