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早在2015年2月份,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就已下發《關於做好楊柳飛絮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建城鎮綠地過程中,科學配置造林樹種和綠化模式,營造以適生鄉土長壽樹種為主的混交林,豐富生物多樣性和樹種多樣性,從源頭上避免單一樹種造林引起的楊柳飛絮等危害;結合退化防護林改造工作,加大現有林分更新改造力度,降低楊柳等速生樹種比例,增加適生鄉土長壽樹種比例,調整優化現有林分結構,縮小楊柳樹純林面積,擴大混交林面積;加強城市綠化隔離帶建設,在城區週邊營建緩衝防護林帶,減少楊柳飛絮對城區的污染;加強楊柳樹遺傳改良和新品種選育,選育既速生又無飛絮、適合城鎮綠化的楊柳樹優良新品種,應用於城鎮綠化;對單一由楊柳樹組成的城區綠地要實行改造,在地面上種植灌木和草本,形成喬灌草立體複合結構吸附飛絮,並配合開花季節高壓水槍沖洗、修枝剪條等人工措施,控制飛絮形成;針對重點地區和重點單位,少量採取注射花芽抑製劑、疏除楊樹雌花序等應急技術措施,快速處理楊柳飛絮。
北京市計劃通過修剪樹冠、化學抑花等方式“治標”,通過源頭控制、逐步更換、疏伐過密林地等方式“治本”,力爭到2020年,基本治理楊柳飛絮,實現有絮不成災。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