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傳統武術該如何施展功夫

2017年05月03日 11:50:24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無論是傳統武術,還是搏擊格鬥,都需要面對大眾、面向現代、面向科學,吸引並培育更多心態健康的愛好者

  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哪家強?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中,因為一則“MMA(綜合格鬥)選手約戰太極拳師”的視頻,這個比雙方年齡還大的老話題,持續引起不同人群的口水戰。儘管視頻中的對陣雙方都宣稱自己僅代表個人,但從太極拳師倒地的那一刻起,傳統武術就已經置身巨大的質疑聲中。

  我們不鼓勵任何脫離正規賽場、裁判和比賽規則的私下比試;哪門哪派功夫強,也是一個過於業餘的話題,通常屬於嗑著瓜子的電視觀眾。但對於很多傳統武術的粉絲而言,這次私下比試顯然讓他們“傷了感情”。從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霍元甲》等武俠影視劇熱播開始,在不少人眼裏,中國武術便已超出了體育運動的範疇,有更多民族的、文化的內容。伴隨著這股武術熱,“Kungfu”(功夫)也逐漸走出國門,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亮眼標簽。在這樣的整體文化背景下,成都武館裏的這場“對決”,難免會惹人注目。僅憑一場私下的比試就斷定傳統武術“不行”,也顯得過於武斷。

  需要承認,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是兩回事。正如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所説: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有這麼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是承載全民健身功能的。太極拳等傳統武術項目,有著眾多練習者和愛好者,是一項有著廣泛基礎的群眾體育運動。與之相比,包括MMA在內的現代搏擊運動,已經成為發展較成熟的競技體育模式,規則明確、訓練科學、賽事完備,商業化程度也很高。對照這一標準,傳統武術尚有一定的距離。而且,現代搏擊中“擊倒、降服對手”的基本規則,很多傳統武術的愛好者也並不完全接受。在他們看來,傳統武術還肩負著健身、表演、養生、文化等諸多功能。可以説,傳統武術和現代搏擊是兩套系統,中間還隔著一道門檻。

  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武術界人士可能要認真思考,究竟是要向現代體育搏擊轉型,還是要走大眾健身的路子?固然,這兩者以前並無太大差別,在國民普遍缺乏健身設施的年代裏,讓體弱多病的孩子習武,也是很多家庭的選擇。然而,在世界體育搏擊産業日益成熟的今天,傳統武術要凸顯自己的技擊傳統,走向賽場和擂臺,就必須完成艱難的現代轉化。傳統武術套路在規則、賽制等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也包含著豐富的技擊方法,但畢竟與更重視實戰的現代搏擊運動不同。而實現這一轉化,離不開和世界範圍的同行交流切磋,取長補短,從而在新的時代環境下發揚光大。

  對此,傳統武術愛好者既不必憤憤不平、摩拳擦掌,亦不必沮喪。這些年,國內武術界的不少有識之士,一直嘗試引進國際上成熟的商業比賽模式,發掘傳統武術中的技擊傳統。在這方面,柔道、跆拳道等其他國家的類似項目,同樣走過一條推廣、傳播、改造的轉化之路,並通過進入奧運項目,光大門楣,收穫了世界各地的練習者。而對於MMA這樣在世界範圍發展迅猛的格鬥産業,本身就曾得益於李小龍的格鬥理念,也産生了張鐵泉等優秀的中國選手,未來在開拓中國市場時,需要通過更多良性的宣傳推廣,走好自己的商業化之路。

  一個被浪漫化的武林,或許已經不復存在。作為現代社會中的體育運動,無論是傳統武術,還是搏擊格鬥,都需要面對大眾、面向現代、面向科學,吸引並培育更多心態健康的愛好者。

  (作者:白龍 原標題:傳統武術該如何施展功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