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最美人間四月天:暴力賞花傷了誰?如何勸君莫採擷?

2017年04月25日 09:44: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潘心怡)詩意的“人間四月天”步入下旬,北京植物園等多個公園“荷蘭國花”鬱金香花期正盛,不少民眾紛紛在微信朋友圈曬起了踏春賞花的照片,然而一些遊客踩踏花枝等“暴力賞花”行為卻讓春色黯然。

  “暴力賞花”防不勝防!

  近日,有市民向中新網記者反映,週末在北京植物園遊玩時,發現有人為了和鬱金香“近距離接觸”,不顧公園相關提示,踏入花叢與花合影,不僅踩踏花枝,甚至還有採摘的行為,“太暴力了”。

  “在發現不文明的賞花行為後,我們肯定會勸阻。”北京植物園工作人員陳雨向記者表示,“但有的遊客跟我們‘打遊擊’,看護人員一走就又鑽進花叢中去了,防不勝防。”

  “暴力賞花”問題同樣困擾著鬱金香展期間的北京中山公園。

  熱愛攝影的王女士是中山公園的常客,她告訴記者最近每次來都會看見個別遊客無視指示牌踏入綠地和花叢,“蹲裏頭、坐裏頭拍照,把花兒都糟踐了”。記者在現場發現,中山公園深處觀賞道路兩旁的少部分鬱金香已被“摧殘倒地”。

  事實上,為倡導文明遊園,北京植物園和中山公園均採取了多項措施。兩個園區均豎立了大大小小的指示牌、設立圍擋欄保護花卉,並且都派出了大量員工對展區輪流看護。

  都是曬朋友圈惹的禍?

  在微信朋友圈曬踏青出遊的照片最近十分流行,得益於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的助力,花期北京的各大公園、植物園變成了朋友圈裏的“網紅”景點。據悉,北京植物園光是週末兩天的客流量就超過了12萬,而今年鬱金香展期間的中山公園已吸引逾43萬遊客。

  然而,為了獲得更多人的“點讚”,不少人曬出的照片是以破壞公共環境和公共秩序為代價。此前媒體報道,為拍攝花海美景,一些遊客竟破壞鐵路護網、擅闖軌道,甚至導致列車被逼停。

  如果説踩踏花枝“罪責尚淺”,那麼為拍照搖落一樹桃花、騎文物、逼停列車……此類新聞不斷涌現,不禁讓人追問:為曬朋友圈,底線都可以不要了嗎?也有觀點認為,在當下的傳播環境中,朋友圈儼然成了個人的“秀場”,展現的是個人素質,不能讓“朋友圈”揹黑鍋。

  對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評論到,部分人社會責任感太弱、缺乏自律是造成不文明遊園的主要原因。

  社科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文臻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則表示,“暴力賞花”現象背後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問題,而是關係到社會基本秩序的建設。

  他指出,以家庭為單元遊園賞花的約佔三分之一,已經成為常態化的遊園人群。有些父母在公園管理者提示或者提醒其注意時,不以為恥,非但不自我糾正,還以“孩子小不懂事”等理由解釋、遮掩其錯誤行為,實際上嚴重影響了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長。

  如何才能“勸君莫採擷”?

  問及如何才能解決此類現象,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主要還是要靠園區的管理。

  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就向記者強調,必須從管理層面著手解決,加強監管和處罰力度,“良好的公民意識都是管理的結果”。

  “古人醉不折枝的遊園賞花行為藝術值得我們學習”,胡文臻更進一步指出,進入園景場館活動所體現的“公共性”“多樣性”“滿意性”,不僅需要公眾以真善美的道德行為去踐行,同時需要園景場館秩序化的建設規章來保障。

  胡文臻表示,從管理層面出發,一是要建立健全賞罰分明、公開曝光、以人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場館供給活動工程的各項規則,二是要建立以“人”為特殊産品(服務對象)的需求行為藝術活動工程的標準化建設評價體系。

  其實,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強管理,北京各大園區“暴力賞花”的情況已經有了明顯改善。

  陳雨透露,北京植物園主要靠加大圍擋欄的設置進行治理。他戲稱,圍擋欄的設置過程就是在和不文明觀賞行為“博弈”,“哪的花踩踏嚴重了,就趕緊補上圍擋欄。”

  由於中山公園的鬱金香主要圍繞古樹和古壇進行造景,面積較為分散,不利於集中看護。除了傳統的管理方法外,中山公園還借助新媒體提高管理水準。

  鄭思光告訴記者,不少遊客在發現“暴力賞花”現象後,會主動在微博上傳照片並和中山公園的賬號互動,幫助工作人員查缺補漏。

  “希望遊客多一些這樣的良性互動,及時幫助我們採取措施、加強看護,而不是只顧在朋友圈曬‘暴力賞花’得來的合照。”他呼籲。(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