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新政”下共用單車何去何從? 摩拜ofo隔空喊話

2017年04月24日 15:55:45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新政”下共用單車何去何從?

  摩拜、ofo 隔空喊話“送祝福”

  為競爭對手大方送上生日祝福,寶馬和賓士這對百年對手玩過的橋段正在共用單車行業流行。週末,恰逢摩拜單車宣佈回歸城市一週年、日訂單量超2000萬之際,ofo也宣佈獲得螞蟻金服D+輪戰略投資。

  互送祝福有點“酸”

  前一天還在回應北京市共用單車指導意見時“互相打壓”,後一天就大方互相感謝祝福,惺惺相惜。不少用戶都被摩拜和ofo這兩位年紀加起來不到5歲的“少年”的宣傳文案刷了屏。

  這個週末,摩拜單車在北京召開了盛大的1歲“生日趴”,競爭對手ofo立即大方送上祝福:“祝你1歲生日快樂!感謝一年來的共同成長,沒有你的那一年我很孤單。”就在不少用戶感嘆ofo的文案機智大度卻有弦外之音時,摩拜單車也回敬:“當年在城裏,看不到你也蠻無聊。答應我,下次碰面時,機械鎖換個密碼好嗎?”

  根據摩拜單車提供的最新數據,日均訂單量已經穩超2000萬單,累計投放超過365萬輛智慧共用單車,單日産能超過10萬輛,佔全球自行車産能的45%。其中,北上廣深蓉等五大城市的投放量均超過20萬輛,北京超過30萬輛,覆蓋密度行業居首。摩拜單車還發佈了內部代號“風輕揚”的新款智慧共用單車,騎行比上一代車型省力30%以上。

  ofo也在同一天宣佈,獲得螞蟻金服戰略投資,但對於具體入股金額與佔股比例並未透露。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透露,公司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

  回應政府顯心機

  上週五,北京市面對共用單車徵求意見,明確提出擬控制總量、要求有序停放,需配備GPS定位,保障騎行者人身安全、公示押金等問題。摩拜和ofo在回應徵求意見的同時,也都趁勢透露心機,進攻對手的弱點。

  摩拜單車表示,完全贊同《指導意見》中有關共用單車“企業投放車輛應符合國家、行業標準並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及時退出不符合品質標準的車輛”的規定,並呼籲相關政府部門強制要求行業內所有企業立即召回、全部銷毀不具備衛星定位功能的共用單車,保障用戶騎行安全,尤其保障12歲以下兒童安全。

  ofo在回應中表示,期待相關部門儘快出臺押金規範,保證用戶資金安全並及時退取,避免共用單車行業出現押金亂象。

  由於技術風格不同,摩拜和ofo兩家共用單車企業一直各有粉絲。摩拜單車配備了定位系統以及移動物聯網晶片,車輛成本更高,但更容易管控車輛。ofo車輛輕便好騎,但前幾代車型採用的不具備定位功能的數字鎖。另一方面,ofo和小藍單車均已牽手螞蟻金服,用戶芝麻信用達到一定分數後可免押金“解鎖”,且兩者的押金均為99元。但摩拜的押金卻始終為299元,相對高額的押金費用被用戶詬病。

  或有玩家被政策淘汰

  除了積極響應政府號召進行整改,隨著騎行旺季的到來,摩拜單車和ofo的價格戰也再度打響。

  繼最高30天免費騎行、解鎖紅包車等玩法之外,摩拜單車再度宣佈週一至週五每天中午12:00全國所有摩拜單車將被點亮成紅包車,掃碼騎行10分鐘就能拿紅包,並且單個紅包最高金額為422元。

  ofo的用戶也收到了短信,顯示“騎小黃車搶現金紅包!更新APP,在紅包區域內開始騎車,最高5000元等你拿!”有不少用戶反映ofo的紅包金額都不小,平均5元左右。

  對於尚處於攻城掠地階段的共用單車,燒錢請用戶騎車的日子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隨著北京市對共用單車徵詢意見的開始,企業為滿足押金、安全性、車輛停放、車輛定位、使用年限等硬指標必須立即整改,進而在短期內增加企業運營成本;盲目的市場競爭會因為政府的介入而倒逼行業標準的統一。那些規模小、品牌弱、不計後果擴張、盲目燒錢的共用單車,很有可能會自動被政策淘汰。

  北京晨報記者 韓元佳

  -相關新聞 呼籲強制收回不合格單車 小藍單車等待彎道超車

  北京晨報訊(記者 焦立坤)虎視眈眈的小藍單車bluegogo在等待彎道超車的機會。對北京出臺的共用單車新政,小藍單車提出期望,北京市相關政府部門強制要求行業內不具備衛星定位、GPS功能的企業立即收回、銷毀不符合《指導意見》要求的車輛。

  同時,小藍單車呼籲政府相關部門針對共用單車車輛産品品質進行全方位的排查,按照《指導意見》要求,強制要求共用單車行業內企業對其不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車輛採取全部收回、銷毀的措施,保證每個用戶的騎行安全。

  小藍單車此番表態建立在對自家産品的信心之上。據悉,該公司是全球無樁共用單車領域唯一一家每款車型均獲得IOS品質認證的共用單車企業。也是全行業首家與“北斗”、“千尋”等企業合作,採用“亞米級定位技術”對共用單車進行衛星定位的共用單車企業。

  下一頁   [延伸閱讀]   騎共用單車發生事故誰負責?部分企業打出“免責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