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拆彈專家瞞家人8年自稱“巡警” 曾離死亡僅3分鐘

2017年04月20日 08:57:4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紅線綠線之間,生死一線。與影視劇相比,現實中的“拆彈專家”,不僅面對著工作的壓力,也受家庭的牽絆。昨日,從警23年,曾經200多次現場排爆,27次直接手動拆除可疑爆炸物的閆群,向北京青年報記者講述了從業以來,那些驚心動魄的“拆彈”瞬間。

  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僅3分鐘

  閆群,現任北京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警總隊防爆安檢支隊排爆大隊副大隊長。對於普通人來説,排爆工作既陌生又神秘,但對閆群來説,這是他的日常。電影中,常看到男主角在炸彈即將爆炸的瞬間,滿頭大汗地排除炸彈,場面驚心動魄,但實際上,拆彈工作伴隨著無法預知的危險。

  在閆群印象中,自己離死亡最近的一次,只有3分鐘。事情發生在十多年前,炸彈位於一個洗浴中心,直到現在他還記得,那個更衣櫃的編號是108號。“那個爆炸物放在更衣室的櫃子裏,計時器已經停了,因為櫃子裏空間不夠,沒法拆,我就把它挪到地上,結果就在我拿工具的時候,計時器突然又開始走了。”

  閆群回憶,爆炸物定下的時間是5點,“再次走的時候已經是4點53分了”。按照操作規程,這時候包括排爆警察在內,所有人都得緊急撤離,可閆群説:“這個炸藥量要是爆炸,影響太大。我非拆了它不可。”炸彈拆除之後,閆群看了一眼,當時時間走到了4點57分。

  工作以來,閆群先後參與處置各類涉爆現場200余次,成功手工拆除可疑爆炸裝置27枚。但第一次排爆時的緊張感,閆群始終記得。

  1996年,閆群成為排爆警,1998年,幹排爆警已經兩年的他考取了公安部排爆手證書。一天中午,朝陽區一家餐館裏發現了可疑爆炸裝置。抵達現場,疏散市民後,閆群和同事進入餐館內偵查,在靠墻的桌子邊看到了一個塑膠袋,裏面隱約可見有一些東西。

  隨後,閆群穿上防護服,單獨走進餐館,“當時沒想太多,所有人都在外面,我一個人進去了,在防護服裏聽著自己的呼吸聲,有點悲壯。”他説,最終爆炸裝置被成功拆除,脫下防護服的時候,裏面全是汗。“現在已經好多了,之後的26次手動拆除,我再也沒緊張成這個樣子。”他説。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