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千島湖發現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名字你可能都不會念

2017年04月14日 09:59:14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浙江線上4月14日訊(浙江線上記者 鮑亞飛 通訊員 邵海東)海南鳽體長51~60釐米,雌鳥較小。上體的羽毛為暗褐色,飛羽呈石板灰色,並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翅膀上的覆羽為暗褐色,具有少許白色的斑點。

  4月12日上午,杭州淳安森林公安局民警再一次去了那個小山坡,他們很想看看那只鳥到底好不好。

  最近幾年來,當地的森林民警一直有這個習慣:如果在某地解救或者放生了動物,他們都會在一兩天后回訪。

  “沒有再看見它,它應當是飛走了。”

  參與放生的森林公安警員説,有一點點失落,但更多的是欣慰。

  “想再看一眼沒看到,但從另一面證實了它很健康。”

  被放生的,是一隻什麼鳥?

  先來看看這個字,鳽(音同間jiān)。你見過嗎?會讀嗎?

  不錯,它就是海南鳽——世界上最神秘的鳥類,世界30種最瀕危的鳥類之一,也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鳥類!截至目前,在全世界被發現並報道過的不超過200例。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它是一隻出現在科普畫冊中的鳥。説不定很多人連它的名字都念不準。除了稀有,它還很萌,萌翻各路專家和林業警察。即使是發現它的路人,也不忍對它下手。

  他救下的怪鳥大有來頭

  原來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胡先生家住杭州千島湖高速出口附近,他喜歡在傍晚散步,“其實就是到千島湖邊走一圈。”前幾天走路時他聽到了一陣怪異的響動。“沙啞的聲音,咕咕呼呼。”他停下來,尋著聲音找去,是一隻怪鳥——有點像鴨子,但鳥喙很尖;不是白鷺,因為羽毛有明顯珍珠形斑點,上半身有點像孔雀,但尾巴卻很短。

  到底是什麼鳥?

  胡先生走過去,鳥兒想飛走。不過它被魚線纏住了,魚鉤還鉤進了它的身體。儘管知道這只鳥的痛楚,但胡先生還是覺得它很萌:“我想它需要我的幫助。”

  他把小鳥帶回家,叫了幾個鄰居、朋友看,無人知道它是誰。“後來我拍了照片發到網上求助。只有知道它的名字,才曉得怎麼後續處理。”

  讓胡先生沒有想到的是,他發出圖片不久,淳安森林公安民警就看到了這條消息,並第一時間聯繫了他。

  “他們説這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鳥,瀕危程度很高,讓我好好看管。”胡先生説,挂完電話不久,森林公安民警就敲響了他家的門。

  15年內發現了3次

  海南鳽好像很偏愛千島湖

  民警虞曉蔚和洪欣來到胡先生家,一路的疑惑和猜測,得到了證實:被解救的鳥,就是海南虎斑鳽。得出這種判斷,源於1年前和15年前的兩次經歷。

  2016年6月4日,某市民撥打110報警電話稱自己的屋頂上掉下來一隻從沒見過的幼鳥,只有0.7公斤,沒有飛翔能力。民警把這只小傢夥帶到了森林公安局,後經過多方求證才知道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南鳽。

  森林公安判斷一隻鳥還要多方求證?這個是真的,因為這種鳥實在太少了,不少鳥類專家甚至都沒見過它的活體。

  早在2003年4月,浙江大學一幫研究生在導師的帶領下來到千島湖孤島做鳥類研究,意外發現兩隻尖嘴、體長、全身呈灰褐色的鳥。大部分人都叫不出鳥的名字,後來一位野外經驗和理論知識都絕對豐富的教授,才弄清了它的身份。這也是千島湖第一次發現海南鳽活體。

  這兩次經歷,讓森林公安對海南鳽這種鳥可算是“刻骨銘心”了。經過細緻觀察,民警發現魚線已經被解,魚鉤也已經被胡先生除去,海南鳽幸運的只是皮外傷,並沒有傷及到筋骨,符合放生條件——當天夜間,這只鳥在解救處附近的山上放生。

  [新聞+]

  海南鳽——

  為何如此神秘

  海南鳽體型和大小近似于鷺,是中型涉禽(所謂涉禽,是指那些適應在沼澤和水邊生活的鳥類),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百度百科介紹,海南鳽是世界上公認的鳥類瀕危物種,因第一個模式標本于1899年採自海南島五指山而得名。浙江千島湖是中國發現的最大海南鳽繁殖地。它們喜歡在無人干擾的湖心小島上築巢。

  浙江省野鳥協會秘書長范忠勇研究海南鳽多年,他介紹説,海南鳽主要棲息于亞熱帶高山密林中的山溝河谷和其他有水域的地方。食性以小魚、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是中國特産的鳥類,極為罕見。截至目前,在全世界被發現並報道過的不超過200例,故而海南鳽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之所以神秘,原因有三——

  第一是極其珍稀。最近這10多年,國內雖有發現,但分佈區域呈點狀。除了浙江千島湖外,廣西隆安縣、廣東龍門縣、車八嶺、南嶺國家級保護區等地有發現。“去年溫州也發現過一次。”第二是難以發現。海南鳽為夜行性鳥類,白天躲在密林中,夜晚活動,業界很難找到活體來研究。第三是不喜鳴叫。人們很難聽到它的鳴叫,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