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為孩子健康成長擔起責任才能托起明天的希望

2016年03月14日 14:05:01  來源:未來網
字號:    

  未來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鞏帥 李文亞)“鄧飛老師,留守兒童如何得到全面的父愛和母愛呢?”一位來自上海的小記者問道。

  著名兒童公益人鄧飛思索片刻後説,“留守孩子得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這個確實很難。如果父母在家鄉,得不到收入就無法供養他們,一般都是爸爸還有很多媽媽離開了家,甚至一起離開。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幫助這些孩子的重要原因。”

  這是3月12日下午在未來網舉辦的“陽光行動——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兩會代表委員面對面活動現場的一段對話。

  鄧飛給出的是一個有些沉重的答案。“其實很想告訴小朋友,那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又何嘗不想念他們的孩子?”鄧飛表情凝重,言語間也透出無奈。在鄧飛看來,留守兒童的難,指責哪一方似乎都欠公平。一味地埋怨和追責,並不能改變現狀,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攜手為留守兒童做點事。

  鄧飛補充道,“不要以為那些小朋友跟我們沒有關係,是因為未來10年他們要和我們在一起的。如果他們心裏面有怨恨,會滋生暴力的做法,以後跟我們相處的就是社會暴力。我們是彼此相連的,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所以要關心他們。”

  聽後,提問的小記者陷入了沉思,在場的所有嘉賓不住地點頭。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像鄧飛這樣躬耕在孩子慈善領域的公益人不少,他們正在用愛心照亮孩子們的生活。鄧飛説:“社會有你、有我,也有他,有來自各界的關懷,支援著一個又一個家庭。”

  孩子健康成長是大家的期望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但現實是,健康成長並不容易。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羚銳集團董事長熊維政專門調研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現狀。熊維政説,孩子現在的作業特別多,有些孩子還經常參加別的學習,例如彈鋼琴等,這個導向非常不好。特別是小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有的早晨5、6點起來了,一直到晚上11、12點還做作業,過重的學習壓力非常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我去的很多學校,大部分學生都戴上了眼鏡。”熊維政看了看在座的小學生説,“看來這十多個孩子的學業負擔還相對較輕。”

  話音剛落,坐在他身旁的小學四年級學生王笑妍立刻站起來反駁:“叔叔,您知道我的書包有多重嗎?”王笑妍重復地喊道:“14斤呀!14斤呀!”

  一問一答引來全場笑聲,但全國人大代表何學彬卻眉頭深鎖。

  何學彬直言,現在小學、幼兒園的教學出了問題,班級裏有幾個沒戴眼鏡的?座談會現場,主持人詢問一個10周歲上四年級的戴眼鏡小朋友,“你是幾歲開始戴的?”

  “一年級。”孩子回答。

  “怎麼戴這麼早?是不是玩遊戲?”主持人問。

  孩子很委屈地回答“沒有玩遊戲,也沒上過什麼補習班,一年級作業很多,每天要做到很晚,就近視了。”

  孩子課業負擔重,缺乏鍛鍊,是目前教育出現的重大問題。

  “孩子們的體育鍛鍊真過關了嗎?很多中小學生都成了亞健康人群,小小的孩子背著幾十斤重的書包,沉甸甸的,他們正在成長階段。”何學彬激動地説。一個孩子從早上不到八點就在學校早讀了,直到天黑才回家,這麼繁重的學習,怎麼鍛鍊身體?

  “不能説學習好了就什麼都好了,我們的學生不僅要培養他的智力發展,還要進行德育培養,必須把傳統的中華民族的美德貫徹在小學和幼兒園的教學當中。”

  在校內,繁重的課業負擔影響了孩子健康成長,在場的人大代表齊聲呼籲,“為孩子減負”。而在校外,網際網路深度介入我們的生活,迎面而來的,除了便利,也帶來了網路安全問題。

  提起青少年網路保護,曾做過多年未成年人法治報道的知名博主“策馬入林”認為,現在政府不遺餘力地營造清朗網路空間,但光靠政府是不夠的,應該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像北京“媽媽陪審團”一樣,大家也可以發起類似“網路文化評議會”的組織,邀請社會各界代表依法依德對低俗、暴力、欺詐等不健康網路內容進行評議並譴責,舉起監督武器,參與社會治理,促進網路清朗,保護孩子成長。

  關愛孩子是全社會的責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教育承載著國家的未來、人民的期盼。從家庭到學校,從政府到社會,都要為孩子們的安全健康、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寫進今年的“兩高”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工作報告中提到,“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婦女、殘疾人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也明確指出,“嚴懲侵犯婦女兒童權益犯罪。加大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力度,健全反家暴聯動機制,對婦女兒童遭受的暴力、虐待、性侵害行為,堅決依法嚴懲。依法懲治校園暴力,維護校園安全。”

  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來。對於家庭,對於國家皆如此。

  全國人大代表李紅梅在當天的活動中表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孩子如果能健康的成長也是我們所期望的,將來他們的一切會決定我們國家的一切。

  公益人鄧飛在回答上述小記者的提問時,用“命運共同體”來形容孩子和社會的關係,這與李紅梅代表的觀點不謀而合。

  “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包含了“你的苦難亦是我的苦難”的大愛,也隱喻著“你的不幸牽動社會的心”的擔當。

  在一次公益活動中,鄧飛發現那裏的學校宿舍陰暗潮濕,同學們一身的皮膚病,得不到很好的照顧。更令人揪心的是,在學生當中,很多父母得了其他的職業病,或者是失蹤了。在湖南的一個縣裏面就發現1300個單親的孩子,爸爸或者媽媽去世了,單親的孤兒、半孤兒,不鮮見。

  面對如此嚴峻的情況,他聯繫了當地政府、企業,三方合力,為孩子籌款提供免費午餐,併為他們辦理了保險,給他們找到了“救命錢”;又找到公司,裝上太陽能的淋浴設備,接入網際網路,邀請北京的老師遠端為他們講課,邀請律師,增加孩子們的法律知識……

  在幫扶中,公益組織牽頭,各方聯動。政府、企業、學校,形成合力。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方,那就是孩子的父母。

  據鄧飛講述,在活動中發現,即便外界再怎麼幫助孩子,如果不能幫助他們的父母回家,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的。按照這個思路,又發起一個行動,把遊客帶到鄉村裏面去,一個旅遊,一個農産品,讓爸爸回家。通過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讓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

  關愛青少年,是全社會的責任。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表示,我們要把未來的小樹苗培養成祖國的棟樑之材,他們未來可能成為教師,成為人大代表,總之都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但這需要全社會做出努力。

  當天與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潘成英,説著一口濃重的四川話,身著一身漂亮的民族服裝,胸前挂著鮮艷的代表證,在當天的活動中顯得格外“靚麗”。她來自大涼山地區,談起那裏的孩子,幾度哽咽。

  “午飯時間,教室裏一個男孩從口袋裏掏出兩個洋芋,撕掉皮啃起來。在他身後的女孩情況要好一點,一飯盒米飯。但另一名男孩則直愣愣盯著書桌,他沒有食物可以充饑,只能餓著肚子。幼兒園沒有條件建食堂,孩子們只能吃從家帶來的冷飯,或者不吃午飯。”

  對那裏的孩子來説,有幼兒園可上,已經是幸運,吃上一頓熱乎的午餐,那是奢侈。

  這樣的情況牽動著公益人士的心,他們奔走呼號,為這裡的孩子健康成長而努力。潘成英十分感謝他們,替孩子感謝這些好心人。活動現場,她眼睛帶著濕潤,向熱心的公益人鄭重地説了聲“謝謝”。

  校園暴力是孩子“成長的煩惱”

  成長,總會有煩惱。全社會要關愛的不僅是孩子們的生存狀況,還要格外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近段時間以來,青少年的暴力事件屢見報端,校園暴力、惡性犯罪已經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全國人大代表李紅梅在“未來網陽光行動:為了孩子們的健康安全成長成才擔起責任”的簽字版上,鄭重寫下了“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安全得到重視”。

  在李紅梅看來,安全,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要義,她呼籲社會各方給予關注。

  她説,“校園暴力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也要用全力去保護他們。引導著他們向上向善,給孩子們提供安全的環境,無憂無慮地學習。”

  兒童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卜衛談到,網路視頻有很多是關於校園暴力的事情,可能一群孩子欺負一個孩子,毆打、辱罵,把受辱的視頻傳到網上,這都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媒體曝出來的青少年暴力是冰山一角。

  調研中發現,基本上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大部分都遭受過各種各樣的暴力,包括精神暴力、校園欺淩。

  “暴力不只是誰打了誰或誰罵了誰這麼簡單,消除暴力要從青少年開始,要阻斷暴力的代際迴圈。”卜衛對目前青少年暴力事件表示擔憂。“如果青少年對暴力行為認識不清,蔓延為自然現象,成為可接受的社會行為習慣,這非常恐怖。不僅在校園,更是在社會中培養了暴力因子,有可能會成為年輕一代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無法建立和諧平等的社會。”

  其實,針對青少年暴力問題,國家有許多法律可用,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就有專門的條款處理這些問題。近年來,也在倡導家庭高於校園干預的模式。

  卜衛説,“要有家庭支援項目,讓家長認識到什麼是暴力,家長要尊重每一個兒童的身體完整性,身體尊嚴,不可以隨意打罵孩子,當孩子在學校,或者社區受欺負的時候,你要辨認什麼樣的行為對孩子是不利的。”

  法制建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校園暴力形勢蔓延的情況下,如何扼制其發展,成為委員代表思考的議題。

  全國人大代表何學彬認為,消除校園暴力,要加強法制建設。從小學起,用法制進課堂,模擬法庭,等方式加強法制觀念的建設,讓施暴的學生知道他的行為是犯法的,違法犯罪,要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全國人大代表曹晶則提出加強校園法制教育,他同時建議開展應急自救、互救培訓。曹晶説,“國家實施全面依法治國,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從小就要學法,懂法守法,這是今後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最重要的前提。”

  “媒體報道過5個孩子去河邊玩耍,1人落水了,其餘都去救,結果救人者也發生了危險。也有的小朋友,發現同伴有危險了,嚇得不敢吭聲,跟誰都不説,這就是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技能。”曹晶舉例説道。

  “特別是面對校園暴力,有人對你施暴的時候,能不能採取我們教他的辦法避免,或者減少侵害,如果發生突發危險了,或者在校園裏發生一些其他緊急的情況,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救,或者互救,這個能力非常重要,在校園裏要開展類似這樣的技能培訓。”

  當前,校園的法制教育的現狀效果不是很理想。“小學階段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過班會課,或者思想品德課,一週一次,主要是班主任老師,通常也是兼任的中隊的輔導員來給大家上思想品德課,把班級過去一週的表現,整個情況進行總結,在有些時候,可能老師覺得沒什麼説的,可能會安排一些文化課的學習,這個情況也是存在的,甚至有時乾脆就讓學生寫作業。” 曹晶説。

  “另外,小學的校園裏沒有專門的法制專業課老師,在思想品質教育的時候是結合文化課中道德的內容要求對孩子進行教育,這對孩子未來的教育銜接不夠緊密。”曹晶建議,應該有更多的法律專業人士進入到校園開展法制教育,起碼得有像大隊輔導員這樣水準的老師,每週保證給每個班上一節有品質的法制教育課,認真準備,選一些適合的內容,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結合學生的年齡段特點,傳授這個年齡段應該具備的法律基礎知識。

  法制課進校園,要讓孩子們學法,懂法。宏觀層面,對國家和青少年事業來説,工作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勢在必行。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稱,全社會都在關愛兒童,但不能光靠愛心和熱心,需要上升到法律和制度的層面才能保障下來。比如關於《兒童福利法》,我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至今沒有立法,現實是我們需要這樣的法律出臺。比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的內容跟很多部門都有關係,如果執行的不好,有沒有可能對其追責。法律方面制度方面需要及時健全。

  今年兩會,《慈善法》審議是重要工作之一,也引起了大眾聚焦。這也將是一部與孩子緊密相關的法律,尤其是處在困境的孩子們。鄧飛表示,《慈善法(草案)》雖然還有許多待完善的地方,但其進步是顯而易見的,它將進一步解決慈善組織註冊難和募捐合法性的問題。

  近年來,公益組織日漸成為解決困難兒童實際困難的重要力量。但公益組織的生存、運營也在蓬勃發展中也遇到了新問題。《慈善法》則對此類問題進行了規範。

  “公益等於慈善等於免費”,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邏輯順序。如果某些公益項目需要收費,一定會遭到質疑,最常聽到的反問是:“你們不是公益活動嗎?怎麼還收費?”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接受未來網(微信公共號lovek618)記者採訪時表示,公益與盈利其實不是對立的。以現代慈善為基本特徵的公益,最為重要的産出就是社會服務,現在又發展到社會企業,從事社會服務本身就是一個較大的産業,這樣的産業怎麼會沒有盈利呢?

  王振耀補充説,“公益盈利主要的目的是保持其可持續性,並不是為了參與者的私人利益,因而其資産和盈利主要用於再發展公益事業。當然,工作人員的報酬是一定要保證的。”

  所有投身於公益事業的人都心懷一顆強烈的愛心,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但從實踐來看,公益是一個複雜而龐大的行業,僅有愛心,還遠遠不夠。

  《慈善法》等一系列法律將解開長期存在於公益救助事業中的矛盾,法制化,是永續發展的保障。

  用“打虎拍蠅”的力度切實保護孩子

  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靠發展解決。無論是留守兒童問題,還是現存的各類教育問題,歸根結底,還要靠社會進步來填補當下的空缺。

  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主任、未來網總裁何成鋒表示,兒童成長的過程需要陽光的普照。黨和政府社會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做了很多工作。留守兒童問題説到最後是貧窮問題。我們要同步實現小康,補齊短板,但要注重小康的品質。很多富裕的國家也有青少年問題,光富裕還不夠,還需要我們把孩子健康成長問題解決好,這樣才是高品質的小康社會。

  何成鋒指出,在國家層面的保護是首要的,要有一種強制性的保護。當前,黨中央“打虎拍蠅”的力度很大,希望拿出這樣的力度來保護我們的孩子,要有這樣的力度,才真管用。

  第二,法律層面的問題。我們現在國家關於孩子的法律有一些,但是硬法不硬,比較軟,執行的主體也不夠清晰,職責也不那麼明確,執法的力度有待加強,需要進一步的完善。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怎麼保護孩子們的隱私,保護孩子們的成長,其實是需要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保護法”,希望這樣的法律儘快出臺。

  第三,家庭層面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家風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從家庭開始,家風是要傳承給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打基礎很重要,所以也搞家風的建設。

  第四,社會方面的問題。要形成很好的保護孩子成長的良好氛圍,這個氛圍對人的影響很大。

  何成鋒強調,“重要的是行動,説一萬遍不如做一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永久的課程,全社會共同支援這項事業,攜起手來,共同為孩子們的健康安全成長成才擔起責任。參加“陽光行動”座談會的人大代表、公益人士、專家學者共同發出倡議。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