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七旬老太撿垃圾照顧患病兒子 收入僅夠買尿布(圖)

2012年08月06日 10:42:14  來源:東南網
字號:    

  三位殘疾人從連江開車來閩侯為老人送來大米食用油

  75歲,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但對家住閩侯白沙鎮大木溪村的張淑鶯來説,這卻是一種奢侈。

  今年75歲的張淑鶯,每天都要出去撿垃圾賣錢,回家後還要照顧37歲的兒子。張淑鶯的兒子患唐氏綜合徵多年,臥床不起,飲食和大小便都需要別人照顧。每當説起兒子、説到這個家,張淑鶯就淚流滿面。

  前天一大早,福建省同人助殘志願者服務中心的20多位志願者驅車來到閩侯白沙鎮大木溪村,看望這對母子,並給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

  七旬老太每天撿垃圾12小時 換來的錢只夠患病兒子買尿布

  張淑鶯住的是一間狹小的老木屋,她有6個子女,女兒出嫁了,目前留在身邊的只有大兒子和小兒子。

  原本家裏就沒啥收入,僅靠大兒子種點小菜維持全家人的生活。前兩年,張淑鶯的小兒子章世意查出患有唐氏綜合徵。去年,張淑鶯的丈夫去世了,她就開始了撿垃圾攢錢照顧兒子的生活。

  每天早上6點,張淑鶯都要走半個多小時的路到村口,看看鄰居們又扔了些什麼垃圾,她從中挑出可以賣的廢報紙、廢塑膠、易拉罐等。之後她迅速回到家,給兩個兒子做早餐。臨近9點,瘦弱的張淑鶯又拿著蛇皮袋開始在周邊撿垃圾,中午煮好飯,喂完患病的兒子後,又得出去“尋寶”。傍晚時分她才把撿來的廢品拿去賣,等她回到家時都已經晚上7點了。她熱熱飯菜,填飽肚子,接著又要照顧患病的兒子吃飯、睡覺。

  每天撿垃圾至少12個小時,因疲勞過度,張淑鶯患上了白內障,目前右眼完全看不見,左眼看東西也很模糊。為了補貼家用,她還要時常上山砍柴。“前兩個星期,她為了省錢,上山撿柴火回家煮飯,不小心在山路上摔倒了,右腿摔傷了,卻沒錢去看,還堅持每天撿垃圾。”鄰居心疼地説,她年紀這麼大了,還要做那麼多事,真是太不容易了。

  “唉,每天撿的廢品只能賣10元、8元的,無論我怎麼攢錢,還是不夠用。”張淑鶯哽咽地説道。兒子得病後每天只能癱睡在地上,37歲的他每天還需要用尿布,而張淑鶯撿垃圾換的錢只夠給他買尿布。

  連江3位殘疾人為老人送來大米食用油

  從網上看到張淑鶯的遭遇後,前日上午愛心志願者們紛紛從連江、福清、福州市區等地驅車數個小時趕往閩侯。

  來自連江的小鄭、小許、小尤都是殘疾人,一大早,就開車帶著家人一起來看望老人,並送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他們希望跟常人一樣開車出行,一同奉獻愛心。肢體殘疾人鄭孝春説:“雖然我是殘疾人,但是我渴望像正常人一樣自由活動,特別是像我這樣的肢體殘疾人,更加渴望能夠自己開著車到處走走。”還有一位最小的志願者王可昕才6歲,當天她將自己省下的幾百元零用錢全部捐給了張淑鶯,“看到這位老奶奶那麼辛苦,自己身體不好還要照顧孩子,很感動。”王可昕説,今後有機會她會再來。

  當天,福建省同人助殘志願者服務中心,以及仁人志士義工社團給張淑鶯帶來了大米、食用油、270片尿布等。志願者們還為張淑鶯送去1800元善款。

  福建省同人助殘志願者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張芝,關注章世意已經兩年了,還時常幫助他做一些簡單的康復性訓練,並且通過“同人助殘”的平臺為他奔走呼籲。她説,同人助殘志願者服務中心作為自發性的民間公益助殘組織,歷來就有幫助殘疾人和嚴重疾病患者的傳統,他們希望通過實際行動,給身患重症的殘疾朋友帶來更多的關愛。(東南快報 記者 盧錦花 文/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