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記者調查蔬菜流通成本 菜農感嘆種菜像賭錢(圖)

時間:2011-05-01 13:35   來源:揚子晚報

  

  

  4月16日,濟南一個叫韓進的普通菜農,面對遍地賣不出去的蔬菜,選擇在臥室上吊自殺。這一起悲劇迅速讓“菜賤傷農”的話題為全國所關注,而同時,城市裏吃菜的老百姓卻並未感受到菜價的暴跌。一時間,專家學者眾説紛紜,新聞媒體也紛紛出動,探尋“田頭賤,攤頭不賤”這個奇怪現象背後的東西。很快,“流通環節出了問題”成為暫時的共識。商務部也出臺13條措施,其中大部分都旨在壓縮流通環節的成本。那麼,被空前關注的“流通環節”,真實的生態如何?

  山東壽光,這個小城在其他任何的領域都默默無聞,但就是這個小城,卻是“全國最大蔬菜産銷基地”,是全國最大的蔬菜基地和蔬菜集散中心。南京大部分的“外來菜”,都來自這個魯北小城。連日來,本報記者在壽光進行了深度採訪,從壽光的蔬菜大棚開始,追蹤銷往南京的壽光蔬菜,從地裏採摘、當地收購、運輸環節直到進入南京農貿批發中心再至菜市場,力圖再現一棵菜從田頭到餐桌的真實“流通成本”。

  本報記者 馮海青 張磊 山東壽光、江蘇南京 攝影報道

  

  合作社每天直接田頭收菜。

  4月29日

  壽光何家村

  主角:山東菜農和合作社收菜人

  他們的話:每天拉5萬斤菜去南京,不超載?那麼行嗎

  4月29日,早上三四點鐘的光景,壽光市稻田鎮何家村村民何永昌就起床了。隨後他就和家人一起,開始在自家的種菜大棚裏忙活起來,採摘油瓜和小黃瓜,這也是他目前種的兩種蔬菜。

  何家有四個大棚,最大的一個有170米長,眼下是油瓜和小黃瓜上市的高峰,清早採摘的活兒並不輕。忙活兩個多小時,採摘下來成筐的小黃瓜和油瓜都裝上了兒子的大三輪。三輪突突開向村口:那裏,有一個“壽光市齊潤蔬菜專業合作社”,這就是收購蔬菜的第一道口。

  很快,合作社到了。社裏的收菜老闆何金峰帶著笑臉迎上前來,驗菜,議價,付錢,卸貨,一切都按部就班。

  “小黃瓜收購價今天是1塊9,油瓜今天是2塊錢”,何金峰告訴身邊的記者。他説,小黃瓜前一陣收購價最高要到2塊7,跌了將近一塊錢了,油瓜這兩天也跌了,前幾天能3塊錢一斤收的。“這種油瓜主要是出口俄羅斯,五一邊境口岸會閉關幾天,貨有點積壓,價格隨即就下來了。”

  齊潤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8年,四位大股東齊俊堂、趙祥興、何玉峰、何金峰,都是何家村和鄰近的趙家村人。他們做蔬菜收購、批發這行已經十來年了,主要的市場就是南京,每天下午三時,一輛裝載25噸壽光蔬菜的大貨車,必定準時從他們合作社的停車場發車,駛向南京。

  何家村和趙家村的不少種植大戶,自然都成了齊潤合作社的成員,就是稻田鎮一些偏遠的村子,也有不少菜農加入了他們社,現在他們合作社總共有八九十個種植大戶加盟,每天採購五萬斤菜不成問題。

  四個大股東中,齊俊堂和何玉峰蹲守南京,從以前的白雲亭市場到現在的江寧眾彩市場,一直如此。壽光那邊,何金峰每天負責接待到府送菜來的菜農,趙祥興則每天清早四點開始,就到較遠的村子去收菜,驗菜議價後運回合作社裏。他甚至在那些村裏設了代收點,請代收點的村民負責把菜收來,他付百把元一天的管理費給對方,確保收購渠道的暢通。

  早上9點多的時候,一輛魯V55289的大貨車開到了合作社門口,已經收來的五萬斤菜開始裝車了。何金峰在邊上清點:“番茄,6000斤;絲瓜,8000斤;小黃瓜,8000斤;茄子,8000斤;西葫蘆,3000斤……”當天這些菜對菜農的收購價分別是,番茄2.1元,絲瓜2.6元,小黃瓜1.9元,茄子1.5元,西葫蘆0.55元。

  下午四點,自重14噸的魯V55289,裝上了26噸多的菜,收下合作社給的4500塊錢運輸費,以40噸重的整車重量,駛出何家村。“超載?那是沒辦法的事,超這麼多,都難賺錢。”齊潤的人告訴記者。而這4500塊錢運輸費,司機也是不賺的。“但我們沒法給更多了,再給多,就要壓低收購價,農民會不幹的。”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