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遭遇短時強降水和大風天氣,路邊樹木被連根拔起。當日,正在遭受60年來第二少雨年的廣東迎來了短時強降水和冰雹天氣。全省21個市縣發佈了雷雨大風藍色預警信號,深圳和廣州番禺還發佈了暴雨黃色預警信號。根據廣東氣象站網監測,廣州、雲浮、肇慶、河源、惠州等11個市縣錄得超過8級的大風,其中佛山市順德區陳村仙涌居委會錄得了全省最大陣風14級。截至17日19時統計,災害過程已造成佛山市12人死亡、27人受傷。新華社發
警報提前7分鐘 資訊傳送梗阻坐失“救命良機”
據佛山市氣象局介紹,4月15日,佛山市氣象局發佈了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的天氣預報。到17日,順德區氣象局先在11時03分發佈了雷雨大風消息,並在預測出較為準確的雷雨大風資訊後,于12時45分發佈了雷雨大風藍色(四級)預警信號。12時52分,順德區陳村鎮仙涌村就錄到了全省最大的14級陣風。警報發佈與災害性天氣出現間隔為7分鐘。
順德氣象局表示,在這7分鐘裏,順德區氣象局一是通過傳真,向當地電視臺、電臺、三防部門等發送了警報;二是通過系統向順德區的250塊氣象顯示屏發送;三是在網站上發佈了氣象警報資訊。
顯而易見,這三個渠道、7分鐘不足以通達廣大市民,特別是身處農村、廠區敏感地帶的打工族。
對於有關“預警資訊只向收費用戶發送”的質疑,佛山市氣象局解釋説,這些向收費用戶發送的預警資訊是15日發送的,當時它還不算警報,而是常規天氣預報。根據規定,常規天氣預報資訊必須經過手機用戶本人確認才能向其發送。廣東氣象臺曾嘗試過免費向公眾發送常規天氣資訊,但有市民以“騷擾”為由向氣象部門投訴。
對於17日當天獲得準確預報後“預警資訊只向有權者發送”的質疑,佛山氣象局説,這些發送對象其實是當地防災減災體系中的安全負責人或聯絡員,如三防部門、學校、村(居)委會、車站和主要工地的安全負責人。佛山市順德區氣象局副局長曹麗説:“我們主要是按照防災減災預案把資訊發給這些人,以便他們採取相應的措施組織防災減災。”
“救命”警報為什麼不用最快捷有效的手機短信發送?面對這個質疑,“資訊梗阻”問題浮出水面。廣東省氣象局氣象科技服務中心副主任關小文説:海量群發資訊不像我們老百姓點對點的手機短信,這頭一摁那頭立馬收到。廣東全省氣象系統短信端口的總發送能力是每秒5000條,下分到一般縣區後只有幾十條。曹麗説,順德區氣象局的短信發送能力是每秒30條,也就是每小時最大發送量是10萬8千條。順德人口近200萬,這意味著絕大部分手機用戶收到短信時災害天氣早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