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天津一家公墓開闢免費墓區 死者骨灰將融入泥土

時間:2011-03-22 09:1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天津人崔密傑沒有為姐姐購買墓地,最近,她含著眼淚將姐姐的骨灰深埋在一處草坪下。不出半年,安放在可降解骨灰盒裏的遺骨就將融入泥土,再也無法區分。由於不存在墓碑,她再也不會找到確切的墓穴。

  崔密傑在姐姐的埋骨之處插上了幾朵鮮花,拍下相片留作紀念。她説:“這一步不是容易邁的。家裏經過了劇烈的思想鬥爭,最後少數服從多數。”

  這裡是天津市武清區永安公墓的“無條件全免費墓區”。這家區政府直屬的國有企業總計佔地500畝,其中的一畝(約600多平方米)被辟為免費墓區,它位於整座公墓的核心地段。

  由於骨灰盒在3至6個月內就會降解,免費墓區可以重復使用,每月都會迎來一批逝者。這家企業承諾,任何客戶都可選擇這種“綠色殯葬”,無需任何費用,包括從國外進口的可降解骨灰盒也免費提供。

  免費墓區是從2010年開始設立的。一年以來,已有500位逝者以這種方式被安葬。在這片迄今葬有6萬多位逝者的墓群中,每平方米墓地的市場價位在兩萬元左右,一款“高檔産品”報價超過15萬元,超過大城市房價。

  中國殯葬協會公墓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永安公墓總經理張昕對記者説,在中國的傳統殯葬觀念中,人們希望墓葬,為自己留一塊地,但土地資源稀缺,地價高企,墓地價格也水漲船高,導致老百姓對殯葬行業頗有怨言。如果繼續“人手一墓”,中國人“死不起”、“葬不起”。

  他説,推出“全免費墓區”的初衷,就是要改變根深蒂固的墓葬觀念,提倡不佔土地的安葬方式。過去,很多具有環保意識的群體也有這種需求,但企業為了利益,不去提供這樣的産品。

  張昕説,就像人們購買汽車,有“賓士”、“寶馬”,也有“捷達”、“夏利”,商品房市場上有別墅也有安居房,墓地市場也應適應不同人群的需求。商品房的利潤一部分歸於政府,政府拿這筆錢投資建造安居房,就是一種良性迴圈。在墓地市場上,政府也應像提供“安居房”一樣,讓老百姓“葬得起”。

  全免費墓區設立之初,張昕擔心會無人問津。他説,很多前來諮詢的客戶擔心“廉價”或“免費”安葬親人,就會被嘲笑為“不孝”,以墓價衡量對死者的尊重程度。早期的此類顧慮更多。後來,申請者日漸踴躍,有觀念“新潮”的知識分子,也有無力購買墓地的打工者,還有一部分為異地客戶。

  從2010年3月開始,永安公墓全免費墓區每月舉辦一次安葬儀式,為這些逝者專門設計的儀式格外隆重,全體禮儀人員都要出席,向他們致敬。張昕對記者説:“選擇這種方式的人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記者張國)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