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失地農民4000萬 有60%生活困難

時間:2011-03-10 08:21   來源:新京報

  徵地補償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長春市政協主席張元富在昨天上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上發言指出,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累計不少於4000萬人,必須建立政府主導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儘快研究制訂《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條例》,建立健全統一規範的失地農民社會保障機制。

  “部分失地農民處境艱難”

  張元富發言中引用數據稱,目前中國失地農民累計不少於4000萬人,僅“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失地農民約200萬人。

  據抽樣調查,有60%失地農民生活困難,沒有因失地影響基本生活的只佔30%。有81%的失地農民對未來生活擔憂,其中擔憂養老佔72.8%、經濟來源佔63%、醫療佔52.6%。

  另據國家統計局對2942個失地農戶抽樣調查,7187名勞動力中,徵地安置就業197人,僅佔2.7%;外出務工1784人,約佔24.8%;經營二三産業1965人,約佔27.3%;從事農業1807人,約佔25.2%;空閒在家1434人,約佔20%。“部分失地農民處境艱難。”張元富説。

  建議提高補償標準

  張元富建議,政府要規範徵地行為,履行徵地告知、確認和聽證程式,保障農民徵地前的知情權和諮詢權、徵地中的參與權和話語權、徵地後的受益權和監督權,並建議補償標準應從目前土地增值收益的不足10%提高到不低於30%。“把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就業安置、社會保障等問題是否有效解決,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

  張元富認為,要改變一次性貨幣安置為主的做法,按照政府、村集體和個人3:4:3的比例籌措資金,對失地農民全部實行養老保險。在失地農民自願基礎上,將其納入城市戶籍管理,在醫療、失業、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與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社會保障部門要直接介入徵地過程,確保失地農民生活保障落實到位。”

  張元富建議,政府和徵地企業要從土地增值收益中拿出不少於5%的比例建立專項基金,用於對失地農民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等。

  現場

  批群眾“被幸福”贏兩次掌聲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陳勳儒在昨天的大會發言中,怒批全國性創建活動政出多門、名目繁多,大會發言兩次被掌聲打斷。

  陳勳儒説,“某些城市的榮譽竟多達三四十項,雖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了城市發展業績,但過多的標榜被網民及群眾嘲笑為‘作秀’和‘最能吹牛城市’。”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陳勳儒説,創建評比活動耗資擾民,而居民卻叫苦不迭。他舉了一系列例子,比如用行政手段限期拆除防盜窗,城管部門粗暴執法,組織幹部結隊上街撿垃圾等問題,他指責個別城市“目的就是追逐‘名片’。”

  當他説道,“地方高調宣傳‘最具幸福感城市’,群眾卻為‘被幸福’起鬨抱怨。”掌聲再一次響起來。

  記者發現,這是本次大會上唯一一個兩次被掌聲打斷的發言。

  政府需辦保障型幼兒園

  幼兒園教學水準良莠不齊,孩子無法公平地接受早期教育。優質價低公辦園主要服務於權力人群,優質價高民辦園主要服務於高收入人群,廉價園保障不足,非法園安全隱患嚴重。政府需要主辦、發展保障型幼兒園。陳淩孚委員談學前教育

  醫保卡應全國“一卡通”

  目前,職工、居民、農民三類人群基本醫療保險分屬兩部門管理,雙軌制運作,存在個人保險關係流轉不暢、接續不便等弊端。建議建立政府一個部門管理、集中一個窗口服務、一張保險卡全國通用、城鄉一體化運作的基本醫療保險服務管理機制。 趙曉勇委員談醫療保障

  給科研人員“愣愣神”的時間

  要把廣大科研人員從不必要的、繁瑣的考評等事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心無旁騖地潛心鑽研。同時還要給他們“愣愣神”的時間,有一些冷靜思索和奇思妙想的工夫。王庭大委員談科研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