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女子網購1年花3萬 稱每天不上網買點東西就不自在

時間:2011-03-03 13:35   來源:黑龍江晨報

  “每天不點擊滑鼠買東西,整天就不自在……”隨著網路交易的普及,不少市民有了網上購物的習慣,但看似淘來不少便宜貨,其實花錢比平時多出許多。據相關部門統計,上網人群中每3.38個有就1人網購,這種近乎瘋狂的“遊戲”,讓不少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1

  網購消費堪比工資

  “這都是我買的嗎?”去年一年,家住哈市的郭女士在網上消費了33412元。面對滿螢幕密密麻麻的支出帳單明細,她張大了嘴巴。郭女士可稱得上是一名資深買家,但當她面對自己的“戰績”,也不禁被雷倒了。她看著帳單,顯得有些茫然。“想想這三萬多塊錢,好像也沒換回來多少東西。有多少是真正需要買的?”郭女士想了想:有一大半的衣服、鞋子穿一次就沒有再穿過了;還有一部分,只拆開看了一眼或者在家裏試了一下,就被打入了“冷宮”。這麼算起來,真正需要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成了擺設。

  “明知道花銷過大,但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她告訴記者,網購最大的優勢在於貨比三家很方便,不需要到處跑。起初,她只是在網上買些衣服,可後來買的範疇越來越大,從衣服到食品,從汽車裝飾到體育用品,家裏絕大部分物品全都在家點點滑鼠輕鬆搞定。最後發展成她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進網店逛,看到稍微稱心的東西就要買,不買心裏就不舒服。即使工作再忙,她也會擠出時間來“淘”東西。為了等到商家在淩晨更新的團購商品,她每天半夜起來逛網店和上網團購。看到經常逛的網店上了新産品,她想都不想直接買下。雖然有時知道已經花費過大,但她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前幾日她在網上逛了一圈後選中一件小西裝,不過那家店舖的其他幾件衣服和配飾也很好看,於是郭女士“狠狠心”全部買下了。“我上個月就在不知不覺中透支了1000多元。”網購花銷的費用是很大的,而且不留痕跡,月薪不到3000元的她,每月平均在網購上的花費達到2700元。一年下來,她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信用卡還欠賬萬餘元。她説,零零碎碎的小東西,50元、100元,一次、兩次支出不覺得多,可一年時間累計下來,就成了鉅款。

  郭女士並非個例。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不少市民對於網路購物,已經形成一種習慣性的依賴心理:每天有事沒事就到網店逛逛,時不時“順手”就買了幾件便宜貨,幾天不網購就感覺缺點什麼……不少市民坦言自己有了“網購癮”,想戒除,卻又無能為力。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如今的“網購族”平均每月在網上的消費大約為1000元至5000元,一年在網路購物上花費數萬元左右的消費者大有人在。一些被採訪者坦言,最初選擇網購是因為網上的商品豐富價格便宜,由於毫無節制地購買,現在每月花費在網購上的錢相當可觀,甚至已成了負擔,但又無法抗拒購物網站上那些五花八門的商品巨大誘惑。

  2

  專家建議

  理性消費

  網購成癮到底應該做何解釋?哈市第一專科醫院的李莉醫生表示,許多消費者不停地網購,不買東西就難受,明知自己網購成癮,但想真正糾正卻做不到,“這帶有明顯的‘強迫症’特徵,已經是一種心理疾病。”“網上購物享受的是一種購物的樂趣,在網上淘到的東西比實體店裏的便宜還會讓人有種成就感。”她説,每個人都有追求快樂的本能,但許多現代人的生活缺少目標和樂趣,生活中的樂趣少了,當發現通過網上購物可以獲得心理上的快樂,就不斷地追求這種快樂,尋找其中的樂趣,容易上癮,很難控制自己。這種慣性行為會逐漸演變成一種“強迫行為”。

  她説,購物成癮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內心的缺失一直沒有被滿足,另一個就是壓力過大,需要一個情緒宣泄的渠道。因此對有網購癮的人要多溝通,找出對方情感缺失的準確原因,然後“對症下藥”。要避免網購癮,關鍵在於轉移注意力,可以約上三五知己一同外出散散心,或參加一些健身鍛鍊等修身養性的活動,以此減少上網時間,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另外,可改變一下方式,購物時多到商場走走,需要買時,多問自己幾遍:“買了以後到底能不能用上?”“我真的需要它嗎?”患上網購強迫症的人,不妨多去逛逛商場,去商場消費也要儘量多使用現金,少刷卡,養成消費記賬的習慣。

  相關連結

  據一項對2580人進行的線上調查顯示,71.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網購成癮”,其中25.6%的人感覺自己有“比較嚴重”或“很嚴重”的“網購癮”,45.5%的人表示“有一點上癮”。受訪者中,91.8%的人有網購經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