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杭州圖書館免費向民工開放 拾荒者進館前主動洗手

時間:2011-01-22 12:03   來源:中央電視臺-新聞

  

  以下為中央電視臺《新聞1+1》2011年1月21日完成臺本:

  ——把“公共”還給圖書館!

  導視:

  字幕提示:

  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杭州圖書館館長 褚樹青

  解説:

  一條微博,一則舊聞成為新聞,一個館長成為明星,只因一家圖書館大門對所有人免費開放。

  農民工:

  看看書、休閒休閒,我們打工的辛苦。

  解説:

  平等、無障礙、免證閱覽,瀏覽者、民工、拾荒者均可進入。杭州圖書館用開放面對質疑。

  褚樹青:

  因為公共圖書從誕生這天起,就是服務所有人群,尤其是服務社會底層人群。

  解説:

  不設門檻,一個簡單的舉動為何引發熱烈討論?公共圖書館,這個本屬於平民的地方,離公共還有多遠?《新聞1+1》今日關注:把“公共”還給圖書館。

  主持人 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公共圖書館是用來做什麼的?是進去讀書的,還是進去禦寒的?公共圖書館到底誰能進?是生活已經富足了了市民,還是衣食無著的乞丐?公共圖書館到底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是讓有學識、有知識的人更加有學識?還是説,能夠讓那些看不到希望的人能夠看到希望?這一切問題在杭州圖書館有了答案。

  解説:

  “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離開”,這句話出自一個圖書館館長,杭州市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在圖書館工作了30年的他,從來沒有像這幾天這麼忙,事發來自一條微博:“杭州市圖書館對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一夜之間,杭州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在最近迅速成了輿論的焦點。

  趙奕 本台記者:

  這兩天在杭州,好像各大媒體、網站,好像還有包括《光明日報》,還有新華社,好像都跟他們有接觸,這個事情弄得確實還是比較大,好像反應也比較大。他們這兩天,我聽辦公室的主任,感覺就是她的電話從來都沒有停過。

  解説:

  其實早在2008年10月份,當時杭州圖書館的新館建成開放,有媒體採訪圖書館長褚樹青,説到圖書館免費、公平時,褚樹青做了以上會回應。而就是這句兩年多以前説過的話,在最近通過一位網友微博上舊事重提後,引發了大家的回應。到今天,這條微博已經被16000多人轉發,4000多人評論。

  褚樹青 杭州圖書館館長:

  圖書館服務的宗旨,因為公共圖書館從誕生這前起它就是服務所有人群,尤其是服務社會底層人群的。因為一般來説,社會的上層,他不存在讀書困難或獲取知識困難的問題。但圖書館的存在,就是來彌補社會本身存在的,某一部分人群他沒有辦法方便或者快捷地獲取知識和文化。

  解説:

  就在自己的言論引發巨大關注的時候,圖書館館長褚樹青對媒體做了一點澄清,那就是,他的原話其實是“我無權拒絕他們入內讀書,但您有權利選擇換個區域”。雖然原話不如網路版給力,卻依舊讓很多人推崇不已。

  褚樹青:

  無論是一個儒者,或者是一個丐者,只要走進來都是讀者。

  解説:

  杭州市圖書館新館在國內赫赫有名,數項排名第一。但是免費開放的做法早已有之,開始於8年前建館之初,杭州市委市政府給圖書館確定的性質是:平民圖書館、市民大書房。在圖書館裏,閱覽圖書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沒有任何費用,而且不需要押金。即使是借閱讀書,也僅僅出示一張市民卡就能辦理。所以,當這條兩年前的新聞被再次挖掘出來,並認為熱議的話題,杭州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第一感覺不是驚喜,而是詫異。

  褚樹青:

  可能大家覺得突然碰到這個以後,覺得好像這個題目新新穎。其實我們作為公共圖書館,無論是杭州圖書館還是其他城市圖書館,都一直在這麼做。

  解説:

  對於為何自己突然成了名人,館長褚樹青實際也相當不解。因為國內的很多圖書館也都在這麼做,他表示,為什麼大家對公共圖書館這麼不了解,需要反思。

  褚樹青:

  實際上到公共圖書館各種人群都有,也包括外來民工,也包括這些我們認為的拾荒者。但是他們進來的目的,到了圖書館,他能夠走進來,本身就説明他沒有對命運屈服,本身就説明他對命運充滿希望。

  解説:

  時至今日,在讚譽之時,我們依然可以從網路上聽到不解的聲音。環境被破壞怎麼辦?書被損壞怎麼辦?設備被損壞又該怎麼辦?面對媒體,館長褚樹青用一個數據做了解答:目前杭圖的圖書丟失率遠低於西方國家及日本的平均水準0.5%

  趙奕:

  其實那些所謂的農民工兄弟或者是乞丐,其實他們在很多方面都很注意,反而是那些覺得好像自我價值特別高的人,做得卻不如那些農民工朋友,或者是乞丐他們做得那麼好。

  解説:

  舊聞怎麼會成為新聞,這或許才是值得關注的現象。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