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釘子戶因拆遷補償未談攏佔道5年(圖)

時間:2010-12-24 15:24   來源:錢江晚報

  

  小樓“立定”馬路中 本報特約記者 葛躍進 攝

  每一個開車經過金華市金東區永濟街的市民都知道,馬路中間有一幢很牛的小樓。

  這幢紅色磚瓦三層建築突兀地聳立在路肩,周圍還圍著一圈菜地,一條四車道寬的馬路到這一段生生變成了二車道。由於沒有路燈,晚上經過這裡的車輛都會減慢速度,異常小心。

  這幢房子的主人叫姚步青,今年57歲,金華市金東區東孝街道戴店社區人,用社區其他居民的話説,他已經當了5年的釘子戶。

  “我從來沒説過不拆遷,修路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我很支援的。”“釘”在路上5年之後,姚步青終於有了鬆口的意思。

  因為是新房

  老姚當年希望賠償更多

  2005年,永濟街開工建設,戴店社區一共有6戶人家的房子在被徵之列,其中5戶順利地簽了協議,拿到了新的地基和補償金,只有老姚遲遲不同意,“當時我這是新房子,怎麼能和旁邊的人補償一樣?”

  姚步青的紅色磚瓦房建於2000年,如今這裡住著5口之家,老姚、他的老婆、兩個女兒、一個兒子。

  看到記者來,老姚在壁櫥裏找了半天,拿出兩個茶杯,洗了又洗,看得出來,這裡有一段時間沒人來拜訪過了。

  “旁邊的人家都是老房子,説搬就搬的,當時我的才建好這麼幾年,當然不能和他們賠償一樣。”

  那周圍人的賠償是什麼標準?面對記者的問題,姚步青放低聲音説:“這個是和每戶人家分別談的,我怎麼會知道?”

  污水管線為他繞道

  一下多花了70萬

  當年的談判有多困難?那時的社區主任姚獻忠最清楚,他拎著菜上過門,拿著禮物上過門,和姚步青吃過飯,喝過酒,推杯換盞促膝談心,結果還是一個樣——“不搬”。

  按照規劃,永濟路的污水管道鋪設在道路東邊,由於姚步青不同意拆遷,污水管無法埋設。承接道路施工業務的工程隊提出補助姚步青一筆錢,讓他儘快搬遷,也被姚步青拒絕。工程隊只好挖開新建的道路,把污水管線改往道路中間鋪設,不僅耽誤了工時,而且多花了70多萬元錢。

  知情人士説,5年來社區、街道、金東區,和姚步青協商了50多次,姚步青並不是不願意談,而是開價太高。“這對其他農戶顯然是不公平的。”一位參與拆遷工作的工作人員説。

  不比不知道

  一比5年“虧”7萬

  如今,另外幾家拆遷過後的農戶,早已在附近建好了新房。同樣的規格,同樣的裝修,透露著十足的社區味。

  因為街對面就是均價上萬的別墅小區,金華城市發展已經讓這個幾年前還是偏僻農田的地方潛力無窮。

  “這裡一年租金1萬多。”離姚步青的房子幾步之隔的農改房的一樓,一名開著農家菜館的老闆娘告訴記者,120平方米一年租金一萬,在這裡只是中等偏下的價格,“樓上單間住的都是打工的人,100塊、150塊一個月的都有。”

  可老姚家的這幢在馬路上的房子,卻沒有人肯來租。

  記者幫姚步青算了算,以一幢房子一樓租商鋪、二樓分三個房間租打工者、三樓自己住來計算,他的鄰居這5年來,因為拆遷建新房,已經比他多賺了68000元。

  對姚步青的房子,其他村民頗多微詞。“早就好搬了,擋在這裡影響我生意。”在臨街的一幢農改房租了一樓開店的陳先生説。

  “他那房子在馬路中間太危險,不敢租,萬一哪輛車晚上衝上來都不知道。”一位租住在旁邊的打工者見到記者也發起了牢騷。

  有村民説,姚步青其實是一個聰明人。那幢紅色磚瓦房的墻壁上有一副巨大的廣告,老姚收費1000塊一年。“廣告商看中的就是這房子在馬路中間,顯眼。”

  可這1000塊錢,相對鄰居家出租房的收入,實在是九牛一毛。

  老姚鬆口

  想自己挑宅基地,適度補償

  臨近年關,戴店社區馬上就要進行村兩委的換屆選舉,金華今年要求“先定事,後選人”,因此作為長期未解決的疑難老問題,姚步青的房子就又擺上了“議程”。

  這一次,姚步青終於有些鬆口了。

  “我的要求不高,現在的要求就是把給我的新房子安排到那塊地,再適度給補償。”姚步青説。

  姚步青所説的“那塊地”,就在永濟橋頭的街邊,那片建房的土地現在不屬於任何人,只屬於社區。在姚步青看來,這片空地可以理所成章成為他的新宅地。

  “我當然希望順利拆遷了,我很支援公共事業建設的,我從來沒説過我是釘子戶。”姚步青不忘補充。

  對此,社區已經表示,換屆一結束,新任書記一確定,馬上談。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