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男子致富後回報村民 自掏腰包發過節費堅持十載

時間:2010-12-22 16:16   來源:北京晚報

  “這是第十個年頭了,因為有馬大哥的捐款,每年的春節都會過得寬裕些”。今天上午,通州區企業家馬文彥自掏腰包40萬,為通州區臺湖鎮董村村民每人發放500元過節費。60年前,馬文彥就出生在董村,曾是村裏最窮的放牛娃。經過多年打拼,馬文彥終於脫貧致富,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鄉親們,此次捐款已是他“群發”紅包的第十個年頭。

  今天上午10點,上百戶村民聚集在臺湖鎮董村9號院,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幾分鐘後,馬文彥和家人走進院子。“馬哥新年好啊”,問候聲此起彼伏。在家人的陪同下,馬文彥將手提包打開,把40萬元現金交到村幹部手中,按照每人500元的標準,再由村幹部把錢分發到每個人手中,一個四口之家就能領到兩千塊錢“過節費”。村民馮先生手握現金,激動地説:“有了這筆錢,我家孩子明年的學費就不愁了”。

  “現在,能有這樣行為的人不多了。”今年76歲的徐大爺非常感慨。據徐大爺介紹,60年前馬文彥就出生在董村,他家當時特別窮,幾個孩子都上不起學,有時家裏吃不上飯,是吃著董村的百家飯長大的。徐大爺説,那時馬文彥常去學校“蹭課聽”。有一年春節,村裏有個外出打工的有錢人開輛車回來,給每個娃發放了3塊錢的過年費,村人羨慕極了,“從那時起,馬文彥就立志,致富以後不能忘了村裏人。”

  “小時候窮,現在有錢了,也得想著咱村的父老鄉親們。”馬文彥説,做人要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數年前,他開始創業,剛賺了些錢,就拿出省吃儉用攢下的幾千元錢,幫村裏新建了小學。2002年5月,他又出資6萬多元購買一輛麵包車,捐給本村的45名小學生,“從那時起,孩子們上學不用走路了,基本解決了娃娃們上學出行的困難。同時,家長也減輕了負擔,沒有了擔憂。”

  “這個捐贈我還要堅持下去,只要我的企業還在,就不會忘記咱村人。”看著興高采烈的鄉親,馬文彥堅定地説。(記者 陳坦)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