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今年最強寒潮襲擊17省 南方多地最低溫被刷新

時間:2010-12-17 08:58   來源:廣州日報

  

  12月16日,重慶市南岸區南山,白雪和城市相互映襯。南方多省近日普降大雪,氣溫創新低。新華社發

  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強的一次寒潮天氣過程近日席捲全國,東北至江淮一帶17個省會級大城市最低氣溫創下半年新低,連素來“長夏無冬”的廣東也出現了入冬以後的第一場雪。兇猛寒潮不僅讓人聯想到2008年初的冰凍雪災,也讓前段時間沸沸颺颺的“千年極寒”説再次浮出水面。今年的寒潮會不會導致雪災重現?這個冬天又會不會一反近年來的“暖冬”搖身一變成“冷冬”?

  為何寒潮兇猛?冷空氣連續襲擊讓人感覺寒冷

  儘管人們常常把“環球同此涼熱”放在嘴邊,但實際上我國北方白雪飄飄的時候,南方有時還可以穿著單衣甚至短袖。可是這一次寒潮讓天南海北的人們都感受到了逼人的寒意。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福認為,和往常來去匆匆的情況相比,這次冷空氣影響的時間稍稍長了一點,而且冷空氣的持續效應特別讓人吃不消,“這就好比一個盛滿冷水的瓶子,一點點把水放出來,剛開始的時候寒意並不十分明顯,但由於冷空氣連續襲擊,累計的效應就會凸顯出來。”

  “千年極寒”來臨?科學還沒能力預測“千年一遇”

  關於“千年極寒”的説法,波蘭科學家給出的理由是:在“拉尼娜”的影響下,來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並且近幾年來規模縮小到只有過去的一半,其無法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效用,並且,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

  對此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認為,把“拉尼娜”和墨西哥灣暖流扯到一起有“風馬牛不相及”的感覺,因為它們是屬於不同時間尺度的變化。“拉尼娜”是年際尺度,逐年之間的波動起伏比較大;而大西洋暖流卻是相對穩定的,主要表現為十年以上的長週期變化,而且近幾十年的觀測顯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減少趨勢。目前國內外研究還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來證明“拉尼娜”與墨西哥灣暖流有直接關係。同時,“拉尼娜”的直接影響僅局限于熱帶太平洋地區,對中高緯度地區天氣氣候的影響是間接而複雜的。他舉例説,自1986年以來,歐洲地區發生過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兩次出現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間,歐洲氣溫普遍較常年明顯偏暖了1℃ 至4℃,並沒有出現偏冷的現象。所以,單單靠目前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就預測歐洲將出現“千年極寒”,這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宋連春還提出,人類預測氣候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氣候異常總體趨勢的預測,目前在科學上還不具備預測“千年一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

  2008冰災再現?未來一週氣溫將逐步回暖

  2008年冰災之所以造成嚴重影響,原因之一就是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這次影響全國的寒潮已經走向尾聲。昨天白天開始,南方的降水已經向南萎縮至華南和雲南一帶,10日以來持續6天之久的大範圍陰雨(雪)天氣將逐漸結束。

  何立福指出,至少在未來十天左右,南方還不會出現極端的天氣,未來一週預計主要是氣溫逐步回暖的趨勢,“所以在未來10天左右,大家會感覺到比較暖和一些。”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