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正視CPI破“5”背後的民生焦慮

時間:2010-12-13 08:37   來源:中國青年報

  1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1%,再次刷新年內紀錄,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漲6.3%之後,中國28個月以來CPI創下的最高漲幅。(12月12日《京華時報》)

  較高的CPI指數特別是食品、居住支出大幅上漲,恩格爾系數增加,引發了民眾的焦慮情緒。物價上漲太快,銀行存款變成負利息,造成財富縮水,貨幣購買力下降,生活品質下降一系列不利影響。民眾紛紛曬家庭賬本,感嘆吃得比以前差,這是高物價時代民眾生活的現實寫照。

  對於高收入者來説,物價上漲或許感覺不會太明顯。但是,對於收入微薄的工薪階層與農民來講,柴米油鹽漲價,就是天大的事情。物價上漲意味著他們的收入蛋糕被切去了一塊。

  除了民眾感受最深的食品大幅漲價以外,在擴大內需的大背景下,自來水漲價、天然氣漲價,成品油價格漲多降少,城市計程車價格調整等。漲價風潮此起彼伏,民眾對物價越來越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脆弱。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刺激民眾脆弱的消費神經。民眾對物價問題形成了條件反射式的焦慮。如何減輕物價上漲壓力與民眾的生活成本,值得思考。

  物價上漲是個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如何化解好物價上漲與經濟增長的矛盾,不僅需要百姓開源節流,精打細算,多勞動多掙錢;而且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智慧。政府要在平抑居民消費價格、降低民眾通脹預期,保證民生産品價格穩定方面下工夫。而且政府應該加大對公共事業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服務項目,提高公共服務水準,降低公共服務收費,逐步擴大免費服務範圍;完善對弱勢群體救助政策,把物價上漲給民眾帶來的壓力降到最低。

  近期,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調控物價。但是收回流動性需要時間,物價調控不宜硬著陸。CPI持續走高提醒調控政策執行要給力。

  “十二五”規劃建議,國富向民富轉型,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控制收入差距擴大,而通脹預期加大,民眾實際收入與生活水準下降,就是國富向民富轉型的一道民生考題。如何解決好衣食住行醫等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化解通脹壓力,幫助民眾提高生活品質,我們拭目以待。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