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蛋形蝸居設計者將被迫租房 稱買房要等兩三百年

時間:2010-12-07 08:24   來源:紅網

  

  12月3日下午,戴海飛蝸居“蛋屋”門打開著,經媒體報道後,他已無法在此處安居。

  

  12月3日下午,戴海飛的“蛋屋”裏顯示溫度為5.5℃,濕度為37%。

  

  12月3日,北京海澱區成府路268號大院,戴海飛的辦公室,擺滿了各種模型和設計圖紙。他手裏拿著的就是“蛋屋”的研究模型。

  12月3日晚上,北京海澱區成府路268號大院。

  戴海飛站在“蛋屋”邊,顯得很疲憊。

  他的房子馬上就要拆了。不,嚴格來説,是他的“蛋屋”要搬走了。在媒體關注、社會關注、城管關注之後,這名剛從湖南城市學院畢業加入北漂族的邵陽小夥,失去了一個並不溫暖但屬於自己的家。他要重新尋找棲身之地。在這個呵氣成冰的夜晚,這個憑他父母的收入“可能要兩三百年時間”才能買得起房的城市。

  “以父母的收入,買套房起碼要兩三百年”

  3日下午,成府路268號大院,戴海飛“蛋屋”大門敞開。

  顯然,房間裏已經被人“蹂躪”——木地板上,踩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腳印,床上,被子攤開,大多數來訪者,都想嘗嘗坐上“蛋床”的滋味。

  粉絲們熱情高漲,希望和偶像見個面、聊一聊。媒體也希望能採訪他。但是,戴海飛不願露面,躲在4米外的辦公樓裏。他説,只希望這個事情快點冷下去。

  24歲年紀,一張娃娃臉,讓他顯得比實際年齡更小。一夜成名,他似乎很不習慣,眼圈有點黑,掩飾不住疲倦。

  “不想蟻居在城市偏遠的角落,不想把辛辛苦苦掙來的工資給了房東,不想每天花兩三個小時用在擠公交車上,但,在高房價的現實面前,所有的希望全都落空了。”戴海飛“造蛋”,源自一個簡單的理想,“我想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不必太大,能遮風避雨就行”。

  幸運的是,他有這個條件,也趕上了機遇。

  他在大學裏學的是建築學。去年,他到北京這家公司實習,參與了一個叫做“城市下的蛋”的作品設計,這個設計,主題是為流動人口服務。他當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畢業後,自己不就成流動人口了嗎?這個設計,用在自己身上挺合適。

  今年7月,面臨畢業,戴海飛將想法告訴給了專業老師湯鬥鬥。湯老師很支援:一個建築學專業的應屆生,靠自己動手解決住房問題,想法不錯。於是,他從工作室調配了幾名學生,幫戴海飛一起造蛋。至於這顆蛋怎樣造,會造成什麼樣子,湯老師沒有介入,當時,他去了西藏。

  兩個月後,蛋造出來了,鋼架結構,主體材料是益陽當地遍佈山野的竹子。湯老師回到益陽,看到這個基本完工的蛋:“具體操作還是有些創意的。純手工製作,並不容易,正因為是純手工,所以,技術上並不成熟。可能,正是這種不成熟帶來的草根味道,才是它吸引公眾眼球的關鍵。”

  戴海飛正式開始上班了。他租了輛卡車,帶上“房子”,前往北京,並將“房子”安置在公司所在地大院裏。——這間“房子”,製造花費6000多元,運輸3000多元,總計大約1萬元。

  他説,父母很想幫他買房,但是,父親在建築工地幹活,母親是一家公司的清潔工,“以他們的工資水準,在北京買套房,起碼得兩三百年”。他曾勸父母辭工,但他們不願意,總是説要存錢幫兒子買房娶媳婦。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