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聯盟商戶曝光團購“貓膩” 究竟誰佔了便宜?

時間:2010-12-01 17:05   來源:中國廣播網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年(2010年)下半年,在眾多一線城市風靡的團購以破竹之勢席捲安徽省,目前,在合肥撒網的網站包括拉手、美團、團寶,還有本地團易等。讓團購網頃刻爆發的原因在於看似超低的低價。但在原價兩折甚至更低的折扣背後,究竟誰佔了便宜?馬上連線安徽臺記者朱彪軍。

  虛標原價策略是團購網站工作法則

  主播:合肥團購商品的原價虛高高什麼程度?

  記者:“原價1188元,折扣1.1折,現價130元,節省1058元。”我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日前,合肥一家美發店參與團購,最終顯示在團購網頁面上的商品是一套美發套餐,包括洗髮、設計、精剪、燙髮、發膜。廣告説:“原價1188元,折扣1.1折,現價130元,節省1058元。”團購當日,共有150位顧客因為便宜而購買了這套美發套餐。

  而我們從店主張風那裏了解到,顧客之所以覺得便宜在於原價和現價間的差距,實際上,網頁上標注的1千多的“原價”,他們從來就沒有賣過這麼高價,一般這樣一套他們做出來300多,優惠的時候還做過200塊。這樣虛標原價的策略則是團購網站工作人員告訴他的法則。張風也透露,儘管團購價比正常價低許多,但是還會高出成本一點點。

  成熟團購網站通過抽取手續費盈利

  主播:在原價兩折甚至更低的折扣背後,究竟誰佔了便宜?

  記者:團購的興起,利用的是消費者圖實惠的心態。實際上,團購網站必定獲益,商家可能獲利,而消費者在享受一部分優惠商品時,便不自覺地淪為團購的“粉絲”,最終會購買一些並不需要的商品,增加支出。

  而商戶為了賺人氣攬生意,用低價商品參與團購,實際上是給力網站。據了解,成熟的團購網站是通過抽取手續費盈利,一般是産品價格的10%至20%,拿10%算,也就是説150元的産品,網站要收15元,到商家手裏的只有135元。作為仲介,不管商家利潤幾何,網站始終有利可圖。

  負責某團購網合肥站的歐先生表示,無論是顧客買了不需要的商品,多花了銀子;還是商家暴露了成本價,影響後期銷售,效倣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模式的各大國內團購網站不僅自己賺足了口碑,還將商家、顧客玩得團團轉。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