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孝子苦尋走失智障母親 回憶媽媽傻傻的愛(組圖)

時間:2010-11-30 13:08   來源:廣州日報

  

  張三喜看著母親的照片,內心非常焦急。

  

  秦遵巧。

  “我媽媽走丟了……”今年31歲的湖北黃岡人張三喜,甫一開口便紅了眼圈。為照顧弱智的媽媽和多病的父親,12歲的他便輟學種田,在建築工地上打小工,幫家裏還債;父親去世後,他又帶著媽媽南下廣州,不管有多艱難,他都想把媽媽留在身邊,因為他“100個不放心”。

  可是,23日下午,他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媽媽在員村三橫路的菜市場走失了,至今杳無音訊。幾天來,他找遍了廣州,托了無數的人,發了幾百張尋人啟事,全都如石沉大海。“媽媽只有七八歲孩子的智力,不會説普通話,聽力也不太好……”説到母親可能面臨的危險,他心急如焚,“媽媽晚上一定很冷……”

  他懇請見到他媽媽的好心人在第一時間致電13751816159、15992438962跟他聯繫。

  母親對兒子傻傻的愛

  雖然母親在別人看來是傻傻的,可是,張三喜卻覺得,母親對他和弟弟有著一種本能的愛。

  張三喜説,“母親因為‘傻’,常被人吆來喝去,從來不敢大聲説句話。有時見我們被欺負了,儘管她的眼神裏有心疼,她也只會喃喃地跟別人説,‘我小孩跟別人吵架了’。”

  “只是有一次,我跟媽媽上山打柴, 一個孩子霸道地來搶我的鐮刀。”張三喜説,“我們家窮,買一把鐮刀很不容易。所以,我就抓住鐮刀的刃口不松手,結果他一拉,我的手就流血了。媽媽看到了,從來都不敢大聲説話的她,居然衝了上去,大聲地罵起他來。”母親這唯一一次的保護孩子的勇敢姿勢,讓張三喜至今想起,仍然記憶猶新,既感動,又心酸。

  貧家少年:12歲輟學開始養家

  張三喜説,母親叫秦遵巧,今年55歲,因為小時候患腦膜炎留下的後遺症,只有七八歲孩子的智力水準,24歲那年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父親,並先後生下了他和弟弟。“媽媽基本上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靠爸爸照顧我們。”而父親,長年生病,田也種不好。”在張三喜的記憶裏,他們家的糧食永遠都是不夠吃的,“總是在向別人借糧食、借錢。”

  在張三喜12歲那年,小學六年級還沒讀完,他輟學了,回家種田。照顧父親、母親和比他小4歲的弟弟,成了壓在他肩上的重任。跟他一樣,弟弟也在12歲那年輟學了。2002年,23歲的他終於把家裏欠的錢還清了。可就在那一年,父親去世了。

  2005年,他“狠下心”將母親託付給了堂哥。弟弟去了福建,他來了廣州,每個月有2000元收入。他定期把錢寄回老家,請堂哥幫母親買些日用品和食物。

  為盡孝道:接母親到廣州生活

  2007年,他找到了一個願意跟他結婚的姑娘。一天下午,他經過廣州大橋時看見的一個流浪女讓他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天,我在橋下看到一個流浪的老年女人,衣衫襤褸,頭髮散亂,她用一個鐵罐子到珠江裏舀水喝。”他的眼睛裏頓時盈滿了淚水,説,“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媽媽,我決定把媽媽接到廣州來。”

  2007年下半年,他終於把母親接到了他們在楊箕租住的房子。“媽媽跟我最親,看得出來,她也很喜歡跟我在一起。”他説,有一天,他和妻子帶母親去超市,“我們夫妻倆手牽手走在前面,媽媽看見了,她也跟上來,牽住我的手。”

  他説,那段時間,他經常跟同事説起母親。“同事都很羨慕我們,覺得我們很幸福。”

  然而,在廣州待久了,尤其是他們夫妻上班時,總把母親留在家裏,老人也開始想家。她也曾經走失過。2008年,兒子的出生也讓母親開心不少。“她在老家時,逢人便説,她有孫子了。”他説,她重新回到廣州後,也很愛跟孫子玩。“當然,她還是跟小孩子一樣,經常跟孩子搶玩具。”

  今年,因為楊箕村拆遷,他們把家搬到了員村四橫路。可是,母親又想回老家了。於是,張三喜和妻子帶著老人和孩子一起回了老家。可是,當他們返回廣州時,老人又想跟著兒子回來了。

  尋人啟事

  秦遵巧,女,55歲,身高1.55米左右,湖北黃岡人,小時患腦膜炎有後遺症,弱智,不會説普通話,11月23日下午在員村三橫路菜市場走失,走失時身穿暗紅色上衣,裏面穿白色襯衣,下穿淺綠色長褲,腳穿藍色拖鞋。(文/記者黃蓉芳 圖/記者王維宣 實習生黃良超)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