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中國探索重建社區新型鄰里關係

時間:2010-11-19 13:38   來源:新華網

   安徽省合肥市市民程心如搬進當地北一環的一處高檔小區17層已經兩年多了,雖然偶爾在電梯上碰面會相視笑笑,但是她還是不知道對面的鄰居叫什麼名字。

  程心如十分懷念小時候到隔壁鄰居家串門的情景,懷念鄰居送來的那碗熱氣騰騰的雞湯麵。“樓層高了,小區新了,生活品質提高了,但‘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我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教給孩子了。”程心如説。

  近年來,中國不少社區、街道為打破這種隔閡,相繼出臺了《居民公約》《社區公約》《樓幢準則》等,嘗試為鄰里間文明交往提供了規範。如今,多地也在開展“鄰里節”“鄰居節”“百家宴”“餃子宴”等不同形式的鄰里交往活動,為鄰里文明交往搭建了一個更直接的舞臺。

  日前,為期一週的鏡湖區鄰里節正在安徽省蕪湖市舉行。文藝演出、趣味運動會、百人象棋大賽、廚藝大比拼、百家宴……一個個精彩的活動項目吸引了大量居民參與。

  “以前很少出門,經常買個菜就回家把門一關,什麼時候需要出門才開門。”今年60多歲的楊秀英説,自己剛退休在家時,子女工作比較忙,小區裏的人都不認識,感到很孤單。“也想過主動打招呼,但最後還是沒好意思開口。”

  楊秀英説,在去年街道舉辦的鄰里節上,認識了不少住在同一小區裏的“老姐妹”,現在經常一起跳舞、唱戲,今年夏季還一起結伴去外地旅遊。

  除蕪湖外,中國許多城市,如寧波、昆明、廣州、南京、北京、廈門、邯鄲等地的基層社區,都已開展各具特色的“鄰里節”,其間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引導居民走出小家走進“大家”,有效促進了鄰里和睦、社區和諧。

  “鄰里節的成功舉辦,也反襯現代都市人彼此之間的冷漠,渴求這種讓大家認識彼此的活動。”蕪湖市鏡湖區弋磯山街道黨工委書記陳玉紅説,“中國也確實存在鄰里互尊、互幫、互助的長期傳統,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互助型鄰里關係慢慢被淡化,這就需要重建城市社區新型鄰里關係。”

  中國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城市處調研員張永英則表示,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如今社區鄰里關係不同於以往,社區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如何服務居民生活和幫助居民建立新型鄰里關係,應當與時俱進。

  “舉辦‘鄰里節’、制定‘居民鄰里公約’等不是‘萬靈藥’。”社會學家王開玉説,“但這些都是有積極意義的嘗試,可以提供居民見面交流熟悉的機會,也是社區的一項集體活動。社區應該深入組織活動,營造一個人們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居住環境,建設社區新型鄰里關係還有很多路要走。”(記者 詹婷婷)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