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一家人三代義務擺渡120年 一天擺渡50余趟(圖)

時間:2010-11-12 14:29   來源:荊楚網

  

  

  圖為:老萬正在義渡鄉鄰

  建始縣三里鄉的大沙河渡口,老艄公萬其真祖孫三代人,義務擺渡百餘年,風霜雨雪從未中斷,也沒有出過一起安全事故。

  這一切,都緣于1877年,萬家先祖的一個義舉,一個承諾。

  68歲老人一天擺渡50余趟

  大沙河渡口風景如畫,位於建始縣三里鄉大沙河村,此處與恩施市交界。從山頂望去,大沙河段水面波平如鏡,彎彎的,仿佛一個臥在群山峽谷之間的翠綠扁豆。

  河灘水面寬約150米,最淺處2至3米,最深處超過50米。10月30日清晨7點左右,記者抵達渡口時,68歲的老艄公萬其真正從河對岸接過來4名村民,靠岸了,他伸出大拇指和食指:“這是第八趟了!”

  老萬坐下來喝了口水,和從城裏來河邊垂釣的熟人説幾句話,算是休息。這時,村民崔華清背著滿簍紅薯秧子到了渡口。記者隨同登上老萬的小渡船。他一篙撐開,不到6米長的小船輕盈地從水面上劃過,船行平穩。

  老萬擺渡一趟用時約10分鐘。趁著空閒,記者掌篙試渡,一趟來回300多米,用了20多分鐘,雙臂酸軟。老萬説,他一天撐船超過70趟才會有這種感覺。原來,老萬的那份輕盈,完全是技巧和力量完美的結合,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記者陪同老萬一整天,親見他擺渡超過50趟。從渡口到山腰的家裏,來回超過5公里。午飯時,渡口上有人喊過渡,老萬連忙扒完半碗飯,喝了幾口湯,就匆匆往渡口趕去。

  萬家人人都會撐船擺渡

  萬其真遠近聞名,他每天來回擺渡數十趟,已經堅持了16年。

  大沙河村村支書崔登碧介紹,老萬接手渡船是在1995年初,那時渡口10公里外的橋梁和水壩還沒修好,來往的人特別多。

  在村民崔茂輝的記憶裏,16年間,只要沒有病倒,老萬從沒“缺勤”。他説:“老萬有時候忙得顧不上吃飯,農忙季節,他就在渡口小屋裏燒馬鈴薯或紅薯當飯吃。”

  2006年7月,老萬病了一個多月,他把在外打工的大兒子萬方權召回撐船。

  如今,萬家人人能撐船。對此,老萬很欣慰:“我病倒了也不怕,家裏人都能頂一段時間。”

  16年裏,老萬還曾兩次救下落水村民。一次是2004年的深秋,一天傍晚,村民崔南清獨自劃單人木舟到河裏打魚,扯網時不慎翻船遇險。幸好萬其真駕船及時趕來相救。另一次是在1999年,萬其真救下在河中遇險的64歲村民崔茂輝。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