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黑作坊”豆腐流入王府井 取水井位於臭水溝旁

時間:2010-11-09 08:51   來源:京華時報

  生産“車間”蒼蠅橫飛

  屋裏環境極差,地面上污水橫流、滿是豆渣,空氣中散發著酸臭味,屋頂及四壁佈滿灰塵,大大小小的缸、桶、盆擺放淩亂,這些容器內壁都有一層厚厚的油污,大批蒼蠅一會兒趴到上面,一會兒在空中盤旋……

  這裡未懸挂任何營業執照。一間加工房內的兩側有三個灶臺,灶臺上放著煮鍋,一根臟兮兮的水管一頭直接放在一口煮鍋內。灶臺旁擺放著加工豆腐用的蒸布和木板,雖然很臟,但仍然還在使用。生産現場,兩名女子和一名男子將加工好的豆腐一摞摞放入地上的白箱子裏。距離白箱子不遠處,裝黃豆的編織袋被放在墻角,袋子已被污水浸濕。

  日産三無豆腐數百斤

  在灶臺旁堆放著標有石膏的編織袋,工人不時從袋內將白色粉狀物混入磨制好的豆漿中。

  據了解,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為使豆漿中的大豆蛋白凝結,需要用鹽鹵或石膏“點鹵”,這樣能使分散的蛋白質顆粒聚集到一塊兒,成了豆腐腦後再擠出水分,就變成了豆腐。

  記者問工人為什麼不用“滷水”點豆腐。工人説:“用滷水點豆腐,每斤黃豆只能加工出2.5斤左右的豆腐,而採用石膏,每斤黃豆卻能加工出大約5斤豆腐。産量提高了,利潤自然就高了。”記者詢問其加入的石膏的種類,工人沒有回答。

  另據一名女工介紹,“加工點規模有限,每天頂多生産500斤豆腐”。但除了豆腐外,這裡還加工一些豆腐皮、豆腐泡等製品。

  “你們的豆腐都賣到哪兒啊?”記者問。工人回答説:“我們不知道,有專門的人送。”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