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亞運,廣州市民學習英語的熱情空前高漲。早在100多年前,作為國內唯一通商港口,為了和洋人做生意,廣州全城就已經興起“英語熱”;之後,在美國等地打拼的粵籍華人為融入當地生活,也早早捧起華英教材學説英語。日前,廣州街坊秀出家藏“寶貝”——祖輩留下的有上百年曆史的幾冊英文教材。從這些用粵方言注音的“教科書”,于百年前粵人初學英語和初出國門的生活,可窺一角。
家傳130年前出版的英文教材
“鴉夭的曲?”“耶士,科麼了顛天耶了士。”這不知所云的兩句話,居然是廣東人在學説英語。兩句話正解如下:“Are you the cook?”(你係做廚師傅咩?)“Yes,for more than ten years。”(係咯,做有十餘年。)
這些記錄在100多年前的英文教科書中,開頭兩句是編者在用粵語方言為英文注音,以方便初學者記憶。“這本英文教材有100多年了,是我曾祖父從美國帶回來的。”黃先生住在海珠區,手上捧著的東西用報紙和塑膠袋包了兩層,拆開來是一本散頁的舊書和兩個小冊子。
黃先生説,他聽父親談起,祖輩曾經漂洋過海,到大洋彼岸的美國舊金山當過華工,後來曾祖父回到國內,帶回來的家當不多,保存至今的只剩下這幾本古書。
英文詞彙側重廣州商貨
三冊書中,兩個油印小冊子紙張極薄,翻頁時需極小心。冊子封面上印著書名《華英通語集全》,藏版,光緒己卯年(1879年)重訂,至今已歷經130餘年。記者翻閱發現,這幾乎是一本國內最早的簡易漢英詞典(上、下兩冊),單詞從一到十這些數字開始,涉及生活各個門類,包括時節、天文、地理、房屋、器用等。書中側重介紹通商貨物,不少篇幅涵蓋了玉石、茶葉、布匹、通商等門類的常用詞彙。
為了方便廣東人記住英文發音,書中採用諧音教學。即每個單詞都標識了三種文字:當時廣東人通用的粵語單詞、句式,英文拼寫和用粵方言為英語的注音。比如:“先生”,sir,音譯為“收”;“請”,please,音譯為“普立斯”;“湯丸”,Dumpling,音譯為“泵布令”;狀師,Lawyer,音譯為“啰吔”;“找銀”,change,音譯為“千治”。
教人用英文打官司租房子
與國內印的《華英通語》不同,另一本散頁古書是美國本地印刷,紙張過硬,文字墨跡清晰。書籍散頁後剩餘200余頁,封面書名也不知所終,從書中記錄可以判斷,書籍應在1891年前後印刷。因為讀者主要設定為赴美的華人華工,格式與上一本相似,除了單詞華英對照,還有簡單的句子和對話,內容更加豐富。
比如,書中章節包括了“上衙門合用英話”、“批租房屋或菜園合用之英話”、“買賣講價合用英話”,還包括搭船、買藥、做廚等英話,都是日常生活所需,簡單易記。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書中甚至還囊括了“街上霎氣”的常用詞句,也就是教華人如何用英文吵架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