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翻譯家藍仁哲:魯迅文學獎給中國翻譯界以警示

時間:2010-10-24 14:09   來源:新華網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已經揭曉,文學翻譯獎空缺。這不能不説是個遺憾。但是,對於中國翻譯界來説,是重要而有益的警示。”知名翻譯家、本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翻譯獎終評委員會主任藍仁哲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這樣表示。

  藍仁哲説,眾所矚目的魯迅文學獎將文學翻譯納入評獎,是對文學翻譯事業的重視。從初評到終評,由知名翻譯家和專家組成的文學翻譯獎評委們審慎對待所有推薦作品,反覆對照原著進行審閱。但是,結果難如期待。

  “最普遍的問題是,很多翻譯表達不貼切、不準確,出現許多不應有的漏譯;責編普遍未能仔細對校譯文,留下相當數量、大大小小的不應該出現的明顯失誤。我們評委如果忽略這些不該有的失誤,對其授予獎項,將影響魯迅文學獎的威望。”

  藍仁哲指出,此次魯迅文學獎評獎中出現的問題,折射出中國出版界、翻譯界業已存在的深層隱憂,應予重視。

  “首先是商業操作對圖書市場的影響。這些年來,出版社為了儘快推出譯著搶佔市場,在組織選題,邀約作者、譯者的時候,時間過於倉促,普遍存在搶譯、趕譯的現象。責任編輯每年背負著繁重的編輯任務,普遍存在不對照原文編校稿子的現象,不僅提不出意見和看法,甚至連疏漏、翻譯不準、常識性錯誤等也無法更正。”

  “另一個問題更為嚴峻。由於文學翻譯的恰當地位始終沒有確立,譯作在中國一直被視為文學附屬品,加上文學翻譯稿酬低,這影響到文學翻譯的隊伍的形成。如今,老翻譯家漸漸退出一線,我國翻譯隊伍青黃不接、良莠不齊,嚴重影響到中國文學翻譯的水準。三年一度的魯迅文學獎,評不出1部過硬的優秀翻譯作品,即是信號。如果還不重視翻譯隊伍建設的話,中國的文學翻譯品質就無法保證,並將持續下降。”

  這位年已七旬、以翻譯索爾貝爾、威廉福克納的作品而享譽文壇的翻譯家,始終認為文學的翻譯、編校是很辛苦的、很嚴肅的事業。他表示,時至今日,在著手翻譯時,他仍是戰戰兢兢、推敲再三。

  “文學翻譯無疑處於翻譯的最高層次。中國過去為什麼可以産生優秀的文學翻譯作品,因為中國老一代翻譯工作者不僅有過硬的外文和漢語功底,而且具有豐厚的文化積累和各方面素養。文學翻譯不是資訊的傳遞,依葫蘆畫瓢的臨摹,不是兩月半載可以趕工製作的。優秀的文學作品是語言文字的奇葩,人生經驗的智慧結晶。文學翻譯是一門精緻的藝術,匆匆忙忙進行語際轉換、文化移植,難以保存原著的深刻意蘊、文學性與審美特徵。而一旦喪失原著的魅力與芬芳,譯作便有可能淪為原著的可憐衍生物或廉價替代品。”

  藍仁哲希望年輕的翻譯工作者能從本次魯迅文學獎的評選結果中得到啟示,清醒看到文學翻譯之路的艱難和漫長,學習前人所創造的嚴謹踏實的學風和譯風。

  儘管中國翻譯界、出版界存在上述隱憂,但是,藍仁哲教授對中國文學翻譯事業的前景,抱持樂觀態度。“在文學逐漸邊緣化的今天,我國每年仍有數量可觀的外國文學作品被引進,這表明,在開放、多元的中國社會,願意手捧紙質欣賞外國文學佳品的讀者大有人在。有讀者就有市場,也就有文學翻譯的持續、文學翻譯品質的轉機。只要我國外國文學翻譯界和出版界面對文學翻譯當前的困境,認真反思,共同努力,採取切實有效的行動,就可走出文學翻譯的低谷,迎來文學翻譯的春天。我真誠希望,下一屆魯迅文學獎,能誕生優秀的、代表中國文學翻譯水準的優秀作品。”(記者 廖翊)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