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63.1%的人首選“富有人格魅力”
今年6月,北京某媒體工作者王小新聽了物理學家李政道的演講。“他從中國古代甲骨文開始,一直講到西方中世紀伽利略的突破,然後概括了從近代到現代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以及科技上的突破,最後落到了當前他和中國科學家一起在探索暗能源方面的研究。李先生真是充滿智慧又風趣瀟灑,雖然講述的是最尖端的物理研究,但特別通俗易懂。如果我中學時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説不定就去讀理工科了!”
王小新認為,學生往往因為一個好老師愛上一門學科,所以老師的重要任務是,怎樣使自己所教課程更吸引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好老師必須德高且業精。”重慶市第八中學老師楊樺,回顧自己16年的教學生涯時表示,“"德高"往往比"業精"更重要。”為了鼓勵學生,在每次語文考試結束後,他都會為成績好或有進步的學生準備一本書,扉頁上有自己親筆書寫的句子。由於每個學生收到的書不同,贈言也不一樣,學生們都覺得自己在老師心中是特別的一個。
老師最應教給學生什麼?75.1%的人首選“先做人,再做學問”;69.1%的人認為是“獨立思考的能力”;58.9%的人選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4.9%的人認為老師應該“培養學生對所教學科的興趣”。
“孔子培養學生的更多是做人的道理,而現在老師忙於知識傳授,為人處世之道講得很少。”岳珊説,很多學生到大學才發現人際相處的藝術甚至衛生習慣等很重要,而這都應該是小學甚至幼兒園老師的教學範疇,“但學校、家長包括整個教育體系,對老師的評價標準就是"業精",我們也只好以課程、考試為主進行教學。”
本次調查中,89.1%的人感嘆當今好老師不常有,原因包括:社會不良風氣對老師影響太大(68.2%),教師考核、評價、監督機制不合理(65.5%),應試教育體制制約(60.2%),教師選拔、任用機制有待改進(52.6%),具有教育使命感的教師太少(48.0%)等。
丁邦平認為,教師職業和其他職業不同,它是育人的事業,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我們應向日韓學習尊師重教。他們從領導層到國民都有這一共識並形成社會風氣。在日韓,老師地位很高,對老師的選拔和任用標準自然也非常高。”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一個好老師?63.1%的人首選“富有人格魅力”。接下來還有“敬業”(62.1%)、“愛學生”(61.5%)、“因材施教”(53.1%)、“亦師亦友”(50.9%)、“有為國育才的責任感”(44.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