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如何看《山楂樹之戀》的“純愛”:純,但不是簡單

時間:2010-10-14 08:47   來源:光明日報

  主持人語

  因為是張藝謀,所以,觀眾總是給予更多的期待,希望他帶來的是直抵人心的藝術衝擊。從《英雄》、《十面埋伏》,到《滿城盡帶黃金甲》,再到《三槍拍案驚奇》,對張藝謀商業大片的質疑聲紛至遝來。主題空洞、場面宏大、畫面華麗成了他電影的標誌風格。而這次,張藝謀仿佛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打著回歸文藝、打造純愛的旗號,執導了《山楂樹之戀》。純粹、簡約的藝術追求營造的純真愛情深深打動了觀眾,與此同時,觀眾也對過於單一的情節和過於簡單的人物關係感到了不滿足——

  

  資料圖片:張藝謀(中)帶周冬雨、竇驍亮相釜山

  70後女性和80後男性的愛情理想

  《山楂樹之戀》,無論是小説原著還是張藝謀版的電影,講述的都是一個怎麼看怎麼眼熟的俗套故事。然而,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最後一年,這部貌似陳舊的電影卻感染了兩類易感人群:其一,70後女性;其二,80後男性。對於70後的女性觀眾而言,看這部影片幾乎是在懷舊,影片講述的故事及價值觀,跟曾經造就70後這一代愛情觀的日劇《血疑》、日本電影《生死戀》、美國電影《愛情故事》等如出一轍:相愛的年輕人只面臨一種障礙,那就是死亡,甚至死亡也不成為障礙,因為它使這段愛情故事成為永恒。其餘,諸如金錢、社會地位、貧困、疾病……像青煙一般消散在愛情的陽光下。70後女性的愛情觀是純粹且理想主義的,主旋律是崔健搖滾式的“一無所有/你這就跟我走”,對世界一無所知卻無所畏懼。這才是青春。

  70後女性的青春期是伴隨著激情澎湃的80年代走過來的,而今,她們伴隨著這個劇烈變遷的時代漸漸進入中年,務實成為時代的特徵,拜金主義成為精神的毒瘤,這樣的時代迅捷地消磨年輕人的激情,使之順從於現實的力量。《山楂樹之戀》好像一個標誌性建築,標示出這一代人和時代自身分界線: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青年和中年的。因而,它令70後的女性駐足回首,無限悵惘,《山楂樹之戀》重現了這一代人的青春和夢想。

  男性觀眾並不是愛情文藝片的主要觀眾群,但《山楂樹之戀》卻觸動了一批80後的男性觀眾。影片中,當一個乾淨的男孩和一個純真的女孩騎著自行車狂飆,讓愛情憑藉著自身的動力奔跑,對於80後的青年男性而言,這幾乎不是現實,更像夢想。但當他們發現,這不是想像,而是曾經的現實,他們幾乎要因震驚而流淚:原來,這世界上曾經有過沒有任何物欲的愛情。

  《山楂樹之戀》並不完美,很多地方,無論小説還是電影,都呈現出略顯粗糙的形態。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年女性和青年男性觀眾而言,對前者,它是一個理想主義愛情觀的標本,對後者,它是一個純愛的模型,雖然簡單,但存在,就已經夠好了。

編輯:許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