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鍊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在門診的時候,我經常問家長,你喜歡孩子什麼?家長們的回答往往是‘成績好’。那拋開這個,還喜歡別的什麼呢?十有八九的家長回答‘不知道’。”杭州市七醫院心理科主任陳樹林説。
這就是現在絕大多數家長們所進行的賞識教育,只要成績好,就一味地誇獎,給孩子過度的保護,而不是真正地去欣賞孩子的優點。
在陳樹林看來,真正的賞識教育要講究原則,應該就事論事。鼓勵孩子去競爭,去跟比自己優秀的人比較,因為社會的比較可以鼓勵人進步。
現在一個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孩子,大家都以他為中心,根本不缺表揚和誇獎。這些孩子欠缺的,是集體環境中的競爭,也可以理解為挫折。
作為家長,如何為孩子創造有競爭的集體環境進行挫折教育呢?陳樹林認為:“體育鍛鍊是最好的選擇。”
陳樹林説了自己對兒子的挫折教育。才8歲的兒子去練跆拳道,剛入門時比不上人家,小朋友特沮喪。他就鼓勵兒子説:“這次失敗了沒關係,下次我們把人家比下去就好。”結果,下次小朋友真的贏了,回家討獎賞。
陳樹林沒有讓他如願,而是為他制定了更高的目標。長此以往,隨著腰帶顏色的不斷變化,小朋友不僅很有成就感,而且也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最後,陳樹林想告訴所有家長,對孩子的賞識教育不可少,但千萬別因為你的沒原則,而讓孩子失去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