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一樣的圓月不同的故事 “30後”團圓曾是奢望

時間:2010-09-21 15:33   來源:廣州日報

“30後”莫鏘愷

“90後”鄭怡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明天,中秋月將圓。隨著時代的變遷,中秋月下的故事也在發生著變化,不過,不論您生於哪一個年代,相信都仍保有著一樣的心願——那就是月圓人也團圓。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30後”、“60後”和“90後”們記憶深處的中秋故事。

  “30後”:

  團圓曾是一種奢望

  關鍵詞:戰火、分離、“降八仙”

  代表人物:莫鏘愷(男)

  年齡:72歲

  籍貫:麻涌

  中秋心願:平安是福,希望悲慘分離的日子永遠不要再來。

  “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樂有人愁,有人篩箕盛冷飯,有人抵餓上床眠”。莫鏘愷出生於抗日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他告訴記者,這首童年時的兒歌是自己最深刻的節日記憶。“家人都能齊齊整整的聚首一堂,能吃上一頓飽飯是我們那個年代最大的節日心願,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説也是一種奢望”。

  “我的童年基本上就沒有中秋節的概念,只知道逃命。”莫鏘愷説,他是全家最年幼的孩子,聽哥哥姐姐們説,戰爭爆發之前,父親有份固定的工作,戰爭爆發之後,父親必須帶著他們7個孩子,一邊找工作一邊逃難,其間,他的母親與一個姐姐相繼病逝。

  直到上世紀50年代,莫鏘愷才結束流浪回到老家麻涌。他説,那個時代有一種風行于東莞水鄉的民間傳統娛樂活動“降八仙”,從農曆八月初一直延續到八月十五。活動期間,每晚鄉親們都會聚集在露天廣場,拜月、看表演,鄉親們則大聲叫好,不斷歡呼,非常快樂。

  “60後”:

  中秋是吃大餐的日子

  關鍵詞:“淘金”、美食大餐

  代表人物:黃天保(男)

  年齡:48歲

  籍貫:塘廈

  中秋心願:希望能真正團圓,再吃一次母親做的炒花生。

  在黃天保的記憶中,中秋節曾意味著母親的眼淚。“在我還讀小學的時候,我爸和我大哥就去了香港‘淘金’。”黃天保説,那時每到中秋節,母親總是早早起床,站在家門口,朝著村口的方向張望,嘴裏念叨著:“不知道他們今年會不會回來呢……”吃飯時,母親會多擺上兩副碗筷。

  晚上賞月的時候,每家每戶坐在屋外的空地上,擺上月餅等食品,邊賞月邊聊天。看著鄰居家其樂融融的樣子,母親總會不停地嘆氣。“那時候我們都理解不了母親,只知道中秋節她一點都不開心。”黃天寶説。直到1984年,父親和大哥才回到闊別10多年的故鄉,全家人過了一次真正團圓的中秋節。

  黃天寶説,他小的時候還是計劃經濟年代,肉、月餅都要憑票去買。每到中秋,每家每戶都會準備一些平時捨不得吃的白切雞、燒鴨等,全家人大吃一頓,就像過年一樣。黃天寶説,對於常吃不飽的他來説,那時的中秋節就意味著一場饕餮盛宴。

  “90後”:

  差點忘了中秋要挂燈籠

  關鍵詞:新式月餅、放假、團聚

  代表人物:鄭怡瓊(女)

  年齡:16歲

  籍貫:莞城

  中秋心願:一家人一起做月餅。

  中秋節對於出生於1994年的鄭怡瓊來説,第一反應不是嫦娥、白兔,而是——放假!“我覺得90後的中秋氣氛不濃耶。我都差點忘記,中秋節還要挂燈籠,説起來都覺得怪不好意思的。”鄭怡瓊哈哈笑著跟記者説。

  “中秋一家人吃月餅,特別令人開心!”鄭怡瓊説,當水果味道的月餅剛上市的時候,她曾經特別地嚮往。“以前都只是吃過蛋黃蓮蓉月餅、伍仁月餅那些,一聽到還有‘水果月餅’就感到非常的新鮮好玩。”她説,“為了每個味道都可以嘗到,就和弟弟妹妹們每人拿一個不同味道的水果月餅,然後把各自的月餅分成四等份,再拿自己的4分之3和另外3人換,最後拼成一個完整的‘綜合水果月餅’。”

  鄭怡瓊認為,水果月餅並不像想像中那樣好吃。不過她説,雖然對“水果月餅”失望了,但是,跟弟妹們一起“分月餅”的幸福感,卻長留心中。“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中秋節可以一家人一起做月餅的話,是最有意義的。”(文/記者張曉嘉、張穎妍、黃江潔 圖/被訪者提供(署名除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