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南京徵集“正宗”南京話發音人 要求牙齒整齊

時間:2010-09-20 09:22   來源:揚子晚報

  這些因南京話

  成名的人和事

  1、 50齣頭、筆名老吳、擁有大批“烏飯”(粉絲名)的《聽我韶韶》欄目主持人吳曉平就是滿口南京話,而這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籠絡了不少南京市民的心。作為本土節目的代表之作,《聽我韶韶》的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

  2、南京有個很出名的D-evil饒舌團體,出過幾首南京話RAP,《喝餛飩》、《擠公交》、《房的一米》都是用南京話演繹,風靡一時。

  3、 很多電影也用南京話增添地方文化元素。比如電影《桃花運》裏一直扮苦情的梅婷在影片中負責耍寶工作。她演一個保守的大齡剩女,一開口一句“我是獨生女……”就笑倒了一片南京人。

  4、電視劇裏,也有很多“南京元素”。比如《武林外傳》“扈十娘撒嬌勾展堂”一段,唐靜飾演的“扈十娘”一齣場,就是一句句南京話蹦出來:“伯(白)公子”、“慢得兒”、“等一刻”、“幹麼事啊”、“少得兒什麼東西”、“歇一刻”、“一得兒”、“吃撒”、“還曉得啦”、“還是的啊”、“阿曉得啊”、“還是啊”……都是南京方言中的典型發音,而經她那麼一演繹,笑倒眾人。

  南京方言知多少

  南京話也分“新老派”

  “南京話在漢語方言中屬於北方官話的江淮官話。現在在南京的方言主要分為普通話和南京話,而南京話其實也有一定的區分,這種區分主要是根據年齡來的,具有一些特別的語言特徵。”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教授劉俐李表示,南京話可以分為老老派、老派、中派和新派,老老派指90歲以上的老南京説的南京話;老派、中派的界限相對模糊;而新派就是指40歲以下人説的南京話。“近30年來,南京話的變化很大,主要是南京人口變化大。現在南京人認可的‘土著’方言主要是90歲以上的老人説的南京話,但是現在能掌握的人已經很少了。老老派南京話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他們説話是分尖團的,而且成系統,這種音是從古音帶過來的。而到了中派,有的字會念尖團音,有的不念;而到了新派,就都不分了。”

  説起南京話的發展趨勢,劉教授表示:“南京話現在最明顯的趨勢就是往普通話靠攏,所以很多外地人都覺得現在的南京話比較好懂。”   

  南京話已經“北方化”

  據有關專家分析,東吳以前,南京其實還是屬於江東方言區,即吳語區,算是南方口音。但是東晉南遷之後,北方士族大批遷入南京,他們説的是以洛陽話為主的北方話,那時候南北的語言有了一次大的融合,北方的士族為了籠絡南方,開始學説吳語,而南方的貴族要想入仕,也必須學會説北方官話。後來隋兵侵入,再到宋末元兵入侵,大量北方來的人口不斷把自己的口音帶入南京。

  等到朱元璋在南京建都,為了建設都城,從蘇浙地區遷來了許多富戶,這一時期南京話中的吳語成分可能有所增加,但這並不影響南京方言北方化的大趨勢。現在,隨著普通話在全國的推廣,南京話在總體上已與北方話非常接近,但在語言的底層仍然保留了一些吳語的句式。比如南京人最常説的“啊吃飯了?”就是將一個疑問詞“啊”放在動詞前,這就是吳語的特點。(記者 王璟)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