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有座位卻未必能上飛機 機票超售成業內潛規則

時間:2010-09-16 15:23   來源:解放日報

  聶先生近期和同事購買了13號早上8:55的機票準備飛北京,但工作人員在查詢後卻表示,該航班已客滿,能否改簽下一班。

  “如果航班客滿,那我手中的機票是怎麼回事?”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含糊其辭,沒有肯定的回答,只表示可以經濟補償和改簽航班。

  “因為急著要到北京開會,不得不同意改簽2個小時以後的另一航班,航空公司給予了300元的經濟補償。”聶先生説,經濟補償並不重要,關鍵是無法跟單位領導解釋。最終,國際航空公司給出了致歉信。

  9月14日,記者採訪了國際航空公司投訴部。工作人員表示,為了滿足廣大旅客出行需求,減少因部分旅客臨時取消出行計劃而造成的航班座位虛耗,他們可能在部分航班上適當超售,但會合理地控制航班超售比例。如果航班發生實際超售,國航工作人員會在機場徵集自願放棄應次航班座位的旅客。當沒有足夠旅客自願放棄座位時,他們將按照先後順序安排登機。對於未能按原定航班成行的旅客,國航會優先安排後續航班讓旅客儘快成行,或根據旅客的要求免費辦理退票,並視不同航線給予一定的補償和幫助。

  記者走訪了上海幾家機票代售點,一家機票代理點工作人員表示,“現在電腦上顯示有座位,但不能百分百肯定能上這班飛機。”多年從事機票代理銷售的李先生説,機票超售幾乎已成行業“潛規則”,沒有一家航空公司會保證從未超售。一般超售都出現在商務航線,因為這些航線航班密集,可以保證旅客順利改簽其他航班。

  據悉,在正常情況下,一個航班的超售率不會超過座位總數的5%。一般國外的航空公司在旅客購票時,會告知該票屬於“超售”,而國內航空公司卻事前不提及,事後再補償。國內超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人情票”,如開學前學生乘客多,而航班比較滿,個別人就會托關係“遞紙條”到代理點或航空公司要求幫忙,而一般旅客也找不到被擠掉的證據。

  “改簽航班後,經濟補償是最常見的。 ”李先生説,200元—400元是約定俗成的補償標準。一般旅客覺得等2小時,補償二三百元還不錯,也就不再追究了。

  調查顯示,國內航空公司每超售1萬張客票,受影響的約有4名旅客。如果一家國內航空公司在銷售1萬個座位時不超售,按最保守的預測,這家航空公司將損失10萬元人民幣。新華社曾在報道航空公司“超售”現象時提出,機票超售無疑是開源節流的一種較好方式。但在目前情況下,盲目進行“超售”肯定會讓航空公司陷入更多的尷尬局面。(新聞晚報 祝玲)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