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舉報信牽出558人黑槍大案 販槍者多衝暴利去(圖)

時間:2010-08-30 08:47   來源:新京報

  

  警方正在整理331大案中繳獲的部分黑槍。湘西州公安局供圖

  一封舉報信牽出558人黑槍大案

  湖南湘西州制販槍大案抓獲558人,繳槍201支;公安部官員稱解決槍患要先解決經濟問題

  這是一支黑槍,産自貴州松桃——中國第二大黑槍基地。

  槍管用的是外地“淘來”的7.62毫米鋼管,槍套、彈夾用油桶鐵皮經過磨砂、焊接“手工”製成……“除了膛線造不出來,其餘與真槍沒有什麼區別。”

  都算下來,這支黑槍的成本不到200元。可一進黑市,它的價格頓時扶搖直上,造槍者賣給上線是1000元,此後每次倒手都會加價500元-600元,到買家手裏已是4000元,品質好的長槍的價格能翻百餘倍。黑槍暴利帶來的“致富效應”,讓許多人鋌而走險……

  2008年3月,一封舉報信拉開了湖南湘西州“剿槍戰役”的大幕。2009年4月,警方調查一年多後收網,震驚全國的“湖南湘西州331制販槍支案”告破。警方抓獲了湖南、貴州、廣東、廣西4省區558名涉案人員,繳獲槍支201支。

  學槍

  貴州農民龍安銀無師自通,購買黑槍回家研究10天后,造出生平第一把槍。

  造槍難不難?

  個頭不高、皮膚黝黑的龍安銀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答:不難。

  1967年生人的龍安銀是貴州銅仁市松桃縣人。

  松桃縣是僅次於青海化隆縣的中國第二大黑槍基地,地處黔、湘、渝三省市接合部,歷史上屬三不管地帶。多山,地形險惡,交通不便。當地苗族老百姓從前以狩獵為生,當地歷史上就有造火藥槍的傳統。

  從上世紀80年代起,松桃縣部分貧困村民便開始以造槍、販槍牟利。據報道,1992年至1996年,松桃警方收繳各種非法槍支8772支,其中倣五四式481支,倣六四式492支,微衝6支,倣左輪12支,土炮18門。

  負責偵辦龍安銀案的湘西州鳳凰縣阿拉鎮派出所所長田世軍説,龍安銀家境貧寒,“窮得連老婆都娶不上”。

  為了學習造槍,龍安銀拜了個師傅。可師傅還沒教會他,便進了監獄。

  田世軍説,2007年年底,龍安銀回家過年時花1000多元買了一支黑槍。回到家裏,他把槍拆卸下來,琢磨每一個零部件如何模仿製造。10天后,他經過反覆試驗,造出了第一把槍,賣了1200元。

  “一般造槍者都是向別人學習如何造槍,但是龍安銀完全是自己琢磨,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他能造出了一把槍,這讓我們也很驚訝。”田世軍説。

  造槍

  學習前輩,挖地三尺,在地窖內造槍。賣槍時到山裏試槍,一槍洞穿碗口粗的樹。

  從湘西州驅車前往相鄰的貴州松桃縣大興鎮,有近20公里的曲折山路。進入松桃縣境,隨處可見在半山腰上的木屋。

  龍安銀家就在一座山的半山腰處,記者踩著泥水,爬了近兩公里的山路才到達。

  這是一座非常破舊的木製平房,房頂的遮雨布已滿目瘡痍。屋內分臥室和廚房,臥室很簡陋,只有一張破舊的木頭床和一張桌子,廚房許久未開火,堆滿了物料。

  民警説,獲得“第一桶金”後,龍安銀便扔下農活,每天尋思如何造槍。對於造槍者而言,獲取槍支的零部件並不難,買不到就自己加工,困難的是選擇造槍窩點。通常來説,造槍窩點有兩個要求,第一要隱蔽,不易被人發現;第二要能銷聲匿跡,不能讓外面的人聽到造槍發出的噪聲。據民警介紹,當地常見的造槍窩點有地窖、蓄水池和山洞。為了掩人耳目,造槍者往往一人造槍,不找幫手,而且窩點上方都有“掩護”。

  與“前輩們”一樣,龍安銀選擇了在地窖造槍,而且一挖就是4個,一個在廚房,三個在木屋後山坡上。民警説,在地窖裏造槍,外界聽不到聲音。賣槍時,他們一般選擇在偏僻的山裏試槍,一槍洞穿碗口粗的樹,遠處有人聽見也只是以為放了個鞭炮。

  進入廚房,記者感覺到廚房的地面比臥室略高,顏色亦不同。民警説,為了不讓人發現挖地窖,龍安銀把挖出的土全部回填在廚房。地窖挖在廚房的角落,上方用木板和稻草覆蓋。打開圓形的地窖蓋子,可見整個地窖寬不足2米、高約1.5米,除去一張小桌子和一把小椅子,剩餘空間僅容一人轉身。

  民警説,地窖挖完後,龍安銀白天睡覺,晚上製造倣六四式手槍。廢舊油桶皮重新焊接拋光,變成槍套、彈夾,打磨槍支用砂輪……

  一支手槍最關鍵的部件是槍管。民警稱,龍安銀經人介紹,從外地買來7.62毫米口徑的鋼管充當槍管。由於槍管造不出膛線,龍安銀的黑槍子彈無法高速旋轉射向目標,但它的子彈射出後會翻著跟鬥射向目標,殺傷力在近距離內並不弱于真槍。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