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出軌”網站論壇正躥紅 挑戰道德底線危害甚烈

時間:2010-08-12 14: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披公益外衣傳播“出軌”文化

  記者發現,“小三論壇”、“二奶網”、包養網等這些出軌網站,他們表面上都打著公益的旗號,但其實都在大肆宣揚“出軌”文化,以達到吸引受眾眼球、用刊登廣告的模式盈利的目的。

  粉紅色的“小三論壇”網頁上,寫著醒目的論壇口號:關注第三者現象,構建和諧家庭。“小三論壇”的建立者“新生活”曾對記者表示:“不少"小三"和原配都有心理問題,偏執、幻想、抑鬱,甚至還有自殘、報復他人的心理,是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我希望通過這個網站能逐漸的勸導她們。自論壇建成以來我已經先後勸導了10名想自殺的青年。現在我們有6個QQ群,專門為受害者提供諮詢幫助。”

  但記者發現,“小三論壇”中發帖量最大的“小三有話説”欄目中,簡直是專門給第三者提供“交流經驗”的園地,有的標榜“真愛無敵”,語重心長地對原配髮妻説:“你輸給的不是"小三",而是愛。”更有甚者自暴自棄,為了掙脫出這段感情,不惜再給另一個男人當新的“小三”。“出軌”網站的經濟目的更是昭然若揭,“小三論壇”的創辦人曾説,從2009年3月份到現在,他們的廣告收入只有530元左右,基本和網站維護費用持平。“二奶維權網”極力標榜的鄭百春,估計是該網站的創辦人或者受益人,其極力宣傳自己的辦案業績,宣揚自己“不是律師,為什麼能辦名家高手辦不了的案子”,其通過網站盈利的目的不言自明。

  “千夫所指”法律卻拿它沒轍

  青島大學研究婚戀感情問題的心理專家指出,第三者確實需要心理上的幫助,但是在眾説紛紜的網站上,大家各執一詞,有的難免就是“昏招”,甚至是“損招”。他認為這種網站有“雙刃劍”作用,一方面,它是“宣泄池”,讓人們把種種“心理垃圾”和“心理墨水”傾倒在這裡,得到精神上暫時的輕鬆和緩解;但另一方面,這些“垃圾”和“墨水”難免會污染周圍的人群,甚至污染社會。

  這位專家告訴記者,讓第三者走出情感的困局,單純的傾聽和安慰起不了什麼作用,至少需要專業諮詢師在幾個月的療程中與諮詢者交談二十多次。通過論壇交流醫治心理創傷,尋求感情解脫並不現實。

  而對這些宣揚“出軌”文化的網站,網民們褒貶不一。但更多的網友表達了自己的憤慨。“我覺得無論如何不能公然將這一問題喊出來,這裡面有為"小三"、"二奶"正名的嫌疑。我認為"小三"這個群體不值得公眾同情,她們破壞別人的家庭,製造社會不穩定因素,我想沒有一個女人會去認同"小三"。”青島市民劉體小姐認為,“網站中這麼多出軌故事,這不是教給別人去如何做小三嗎?”

  不少人看到“小三論壇”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樣的事公安局為什麼不管?”公安局網監部門的答覆是:“這個事兒我們還真管不了。”如果網站上沒討論“黃、賭、毒”內容,只討論情感,就不算違法。法律人員也稱:從形式上説,法律僅能對當事人雙方的財産關係進行約束,而不能對人身屬性有所控制。

  一種被獵奇者、艷羨者和圍觀起鬨者捧起的“小三文化”、“二奶文化”似乎正在萌芽。很多人擔心,這種非主流的價值觀在挑戰道德底線的同時,有可能借著寬容和理解氾濫開來,最後對社會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傷害。(法制日報記者張慶申)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