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打工母親扛病奔波租地下室陪女兒讀高中(圖)

時間:2010-07-17 10:41   來源:揚子晚報

王研研和媽媽。

  18歲的王研研,穿一身別人送的衣服,帶記者來到她的“家”——泗洪縣城穎都家園一間地下室,面色黢黑的母親邵學美迎出來。9年前,王研研還住鄉下,父親離家出走,一去不歸。隨著家裏房子拆遷,含辛茹苦的母親帶著王研研打工上學。女兒考到哪兒,母親就把房子租到哪兒,初中是縣城一間舊平房,高中就是這間不足十個平方的地下室,再就近謀份苦差事,幾年下來,子宮肌瘤和甲亢,也不敢去治,只能硬扛。今年高考,王研研獲得354分,報考徐州醫學院。在這個懂事的孩子記憶中,能吃上一盤炒千張,就是每次考試後母親對她最好的犒勞。

  不足十平方的地下室

  解決吃喝拉撒睡還兼儲藏功能

  若非親見,你很難想像,就是在穎都家園7幢2單元左側這間地下室裏,王研研度過高中三年。

  從陽光燦爛的室外走進地下室,一股霉味撲鼻而來,借助一盞八瓦的日光燈,才看清楚室內陳設。這是怎樣一間居室啊!角角落落算上,地下室不足10個平方,卻要擠下一個簡易廁所、一些簡單廚具日用品、一張床,也當飯桌用的一張舊課桌。一堵雜物堆積成的“墻”,隔開了廁所和床。

  屋頂伸手即可夠到,四壁黑斑散佈。一面墻壁有半扇窗戶,紗窗上沾滿難於去除的油煙灰垢,而窗外就是一樓草地,草及窗腰,高高低低的封堵著這唯一的窗,不見一絲風的梅雨時節,室內更加悶熱不堪,站在屋內還不到兩分鐘,記者渾身汗透。

  這房子是王研研讀高一時母親租下的,離校近,走路不過10多分鐘,房東看這對母女不易,每年只收八九百塊房租,一個附加條件是,晚上要把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擺進來,一到晚上整個屋內滿滿噹噹,出入僅能側身挪步。

  高中三年,王研研捨不得在校搭夥,一日三餐都在家和母親一起吃。“在校吃一個人一天伙食費要靠十塊,夠我們母女倆吃三天的”,母親説。

  一個堅強好母親

  扛著病奔波在商場工地掙學費

  王研研的老家在泗洪縣朱湖鄉臧橋村。9歲那年,父親離家出走。後來,家裏房子拆遷,迫不得已,相依為命的母女倆開始了打工租房求學的流浪,遍嘗艱辛。

  王研研讀初中前,年近40歲的邵學美在縣城一家商場打工,清理衛生,上上下下幾層樓,一個月只幾百元。女兒考上泗洪縣第四中學讀初中後,母女倆租到學校附近一間小平房,每年房租650元。雪上加霜的是,女兒初三這年,邵學美查出子宮肌瘤,不光疼還常出血;更糟糕的是,她又被查出甲亢,可她不敢去治病。

  不久,女兒考上泗洪縣中學讀高中,邵學美只得重租房子,搬到現在住的地方。為多掙錢,她換到縣城一家快餐廳打工。最艱難的時刻還是這高中的後面兩年。“扛不下去”的邵學美離開快餐廳,為了多拿幾個錢,她去了某小區建築工地,負責清掃臨時廁所——這些年來,她第一次向外人提及經歷的酸楚,面對記者,這位堅強母親淚涌雙眼。

  邵學美漸漸平靜下來,擦乾眼淚説,那些日子幸虧有周圍好心人幫襯,“我們娘倆的衣服,這兒用的,都是鄰居和住在這小區的學校老師給的。學校減免了學費,發助學金……”也是在別人幫忙介紹下,邵學美最近獲得了一份彩票站的工作,“每月800元,工作也輕鬆了些。”

  一個懂事好女兒

  媽媽做盤炒千張就是最好犒勞

  懂事的王研研知道,唯有努力讀書,才是對媽媽最好的報答。

  無論在家還是學校,王研研從不挑揀吃穿,作業本子的每張紙,從來都是兩面用完。學校的飯菜貴,一天伙食至少靠十塊。王研研捨不得,回家與母親同甘苦。家裏清湯寡水,極少葷腥,她最喜歡的就是豆製品,饅頭就鹹菜她吃得飽;如果母親有一天燒了千張或燉了豆腐,她會覺得那是最好的犒勞。王研研印象中,那種美味通常是在考試的時候才有的牙祭。一個月下來,母女倆的伙食費不過百八十元。

  高考這幾天,媽媽買來一條魚,這讓王研研很意外。媽媽説,給你換換胃口,加點營養。

  考完後,王研研在家幫媽媽打理家務,做飯洗衣服。不料,因天熱發燒,她被送到醫院挂水。媽媽又掏出5塊錢,買來半斤多肉,做了一個洋蔥肉片和其他的菜,説是給她補身子。挂水已經要花不少錢,再看媽媽又去買肉給自己吃,王研研感到很愧疚。

  成績揭曉,王研研拿到354分,這比平時要差些。儘管媽媽並不見怪,可王研研有點不開心。填報志願時,思量再三,王研研報了徐州醫學院,“媽媽生病硬扛著,全是為我。我想學醫,一定要給她把病看好。”(記者 于英傑 高峰)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