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明星自殺引“維特效應” 專家稱媒體應正確引導

時間:2010-07-06 15: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北京時間7月5日下午17點30分左右,演員賈宏聲在北京市朝陽區安苑北裏墜樓身亡,年僅43歲。朝陽警方處證實,已初步排除了他殺可能,至於最終結論還要等法醫結果出來。

  近一、兩年,各大娛樂媒體頻頻爆出明星自殺新聞,從韓國明星鄭多彬、安在煥、崔真實、中國歌手陳琳,到近期的樸龍河以及賈宏聲等,十多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與“自殺”聯繫在一起,令無數粉絲扼腕。有心理專家認為,娛樂圈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巨大的生存壓力導致明星陷入“維特效應”,紛紛通過“自殺”尋求解脫。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專家傅劍峰認為,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維特效應”如同“情緒流感”。媒體對於“自殺新聞”的報道會給徘徊在生死邊緣的人帶來強大的暗示、誘導性。以張國榮自殺事件為例,張墜樓當天至第二天淩晨9小時內,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樓自殺,其中5人不治,當月香港共有131宗自殺身亡個案,較3月份增加32%,有幾名死者留下遺書,清楚寫明其自殺與張國榮輕生有關。

  傅劍峰表示,名人自殺無疑具備新聞價值,而且報道名人自殺通常被認為是在滿足公眾興趣。然而,因為著名娛樂明星或政治人物受到普遍崇敬,報道他們的自殺格外容易影響到脆弱人群。“社會可以關注自殺現象,但不應炒作自殺個案,或者把自殺“娛樂化”處理,而應該在報道中採訪一些專家學者等,突出心理危機干預,從而啟發公眾對自殺背後社 會問題的思考和討論,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名詞解釋:維特效應

  記者在互動百科網站看到了“維特效應”一詞的釋義是:“維特效應”指的是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小説《少年維特之煩惱》,歌德詳盡描述了小説主人公因失戀而飲彈自殺的情節。小説發表後,造成極大的轟動的同時,也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倣維特自殺的風潮,“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社會新聞 經濟新聞 教育新聞

編輯:吳怡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